《社論》獨居無依兒童需要人道關懷

 |2007.03.14
507觀看次
字級

日昨媒體刊載了一則令鼻酸的新聞:根據兒童福利聯盟公布的資料,台灣有百分之九的國小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童,周一到周五的三餐全要自理,無人照顧。如以國內學童總數一百八十四萬來推估,這批享受不到家庭溫暖,甚至三餐不繼的小朋友,多達十六萬人。

他們或為單親家庭的一份子;或因父母需從早到晚工作而無從得到照顧。這些弱勢家庭的子女,不論是心理上或安全上都面臨極大的威脅。吃不飽、穿不暖,已很可憐了,如果不幸再因獨居而發生意外,更造成永遠難以彌補的悲劇。

兒童本應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發展,使成心智成熟,對社會有用的人獻;缺少關愛的童年,常會導致他們的行為偏差,等於埋下了犯罪的因子。今天如果我們不正視這十六萬可憐的學童面對的困境,任由他們在怨與恨中成長,不僅是人道上的缺失,也等於為二十年後社會,種下了更多怨與恨的根苗。

任此一現象滋長,人人都應感到愧疚。首先是一個進步的國家,幼有所養是國民的權利,不要說歐洲、紐澳這些社會福利國家,即使是高唱資本主義的美國,也極度重視兒童福利立法。美國對未滿十八歲的兒童,只要家庭中失去主要收入的支柱,就可依法接受政府的按月津貼,數字雖不大,但至少可以三餐有著,可以安心求學,直至高中畢業。

在台灣,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即使能夠上學就讀,往往也必須在國小階段就要面對生活起居,甚至還要幫助家庭生計,或照顧更幼小弟弟妹妹。

政府口口聲聲財政拮据,無力挹注大量經費於社會福利,然而面對與國計民生毫無關連的種種政治動作,卻一擲千金毫無吝色。

政府願意以六千億預算,去購買僅能防禦台灣一周之久的高價軍火,願意花費數以億計的經費去更改郵局的名稱,乃至要勞師動眾,花費數億甚至數十億去搬遷台電及中油的台北總部至高雄,但對十餘萬嗷嗷待哺的學童卻視而不見。須知社會福利是社會安定的基石,沒有社會福利的救濟,社會中的偷竊、搶奪、打殺就會此起彼落,永無寧日。

此外,社會慈善團體,雖已盡了力,像兒童福利聯盟的確做了不少關懷兒童的善舉,但像兒盟這樣的團體似嫌太少,他們自身的財力、人力也絕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也無力對政府成立法機械產生足夠的壓力,尤其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下滑,善款來源不繼,以致心有餘而力不足。至於宗教團體,也只能照顧到某些個別的苦難家庭,若要全面解決十六萬學童的問題,勢必力有未逮。

歸根究柢,還是要靠社會立法,只有政府的力量,才能針對症狀,從根救起。此時此刻,尤其是立委提名之際,我們希望各政黨能有遠見與人道關懷,提出有利於兒童福利的政綱,敦促其有意競選的立法委員,作為其競選的政見,並於當選後能擬具合理的社福法律,來拯救這些國家未來的棟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