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俗】 古人賞月趣何處

文/古傲狂生 |2015.09.22
1478觀看次
字級

文/古傲狂生

中秋將至,又是賞月的好時候了。今人無處不可賞月;而古人喜歡在哪兒賞月呢?就從詩文裡來一探究竟吧!

●亭台樓閣:賞月一般要視野開闊才好,亭台樓閣上就十分符合。蘇軾的那首「明月幾時有……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傳誦千古,但很少人知道東坡是在密州(今山東諸城)「超然台」上一氣呵成的;唐代詩人趙嘏有首〈江樓感舊〉:「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至於此江樓在哪兒,就沒法考證了。此外,王昌齡在南齋、白居易在湓亭、辛棄疾在西樓都有詩詞流傳下來。

●水邊:水邊賞月也是古人的最愛。張若虛那首〈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口氣用了十二個江字,揭示了賞月地在揚州長江入海口;唐代張九齡則是在海邊賞月,要不就不會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名句傳世了;孟浩然安歇在建德江的小船上,王維徘徊在潺潺的溪流和池塘邊,詩豪劉禹錫望洞庭時也望點月亮,杜牧則徜徉在揚州的二十四橋邊。

●山上:山上賞月,勝在站得高望得遠。李白吟詠〈峨眉山月歌〉時,就練就了一雙千里眼,從山上一下就瞅到了三峽和渝州(今重慶)。古人喜歡在山上建寺廟,山寺賞月既觀了美景,又接受了一番文化熏陶,何樂而不為呢?於是,許渾在鶴林寺,皮日休在天竺寺,張孝祥在金山寺,紛紛賞月,此樂何極啊!

●塞外:邊塞派詩人最願到塞外賞月。高適有詩云:「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大曆十才子之一的李益也以邊塞詩聞名,〈夜上受降城聞笛〉曰:「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院子:賞月是一件樂事,即使在自家或別人的院子裡也一樣很好。詩仙李白有許多賞月詩,其名詩〈靜夜思〉、〈月下獨酌〉很可能就「發源」於院子,想想吧,有井床或胡床(即馬扎)(「床前明月光」),栽滿花、擺著酒(「花間一壺酒」),可不是院子嗎?杜甫寫〈月夜憶舍弟〉時正流亡秦州(今甘肅天水),大概沒心思遊山玩水,窩在院子裡賞月,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