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苡萍參加補救教學後,學習動機提升,數學突飛猛進。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林汝娟、康翊筠台北報導】數學從十九分進步到一百分,畢業於台中市石角國小的劉苡萍,在補救教學老師引導下,提升了學習動機;王維強從一句中文都不會說,進入補救教學系統後建立自信,課業成績明顯提升。教育部昨頒獎表揚從全國選出的十位學習楷模以及十一組補救教學績優團隊。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統計,每年接受補救教學的國中小學生,約有三十多萬人次,補救教學前後針對學生施測,發現國英兩科進步率達五成,數學進步率則為六成以上,顯現補救教學確實有成效。
其中,台中市石角國小學生劉苡萍,來自單親家庭,今年剛升上台中市東勢國中,念國小時由外公、外婆照顧,因缺乏親人課後輔導,導致學習落後,數學曾經考十九分,參加補救教學後,數學成績不但及格,最高考過一百分。
劉苡萍說,擔任補救教學的吳曉倩老師會準備教具,針對解題步驟一步步指導,還會讓她們上台練習、增強自信。
吳曉倩指出,為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上課會配合不同道具,如帶領學生運用身體作為測量單位,讓學生實際以腳步、手臂長度等測量校園大小,讓學生對數學不再害怕。
桃園市南崁國中一年級學生王維強,父親是泰國人、母親是泰國華僑,小學一年級才隨媽媽搬到台灣定居,當時連一句中文都不會講,學習嚴重落後,老師不厭其煩從最基本的注音符號開始補救,讓他奠定學習的基礎。王維強說,經過補救之後,他最弱的數學,從原本不及格,提升至七、八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