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寺院素菜登頂峰

文/朱振藩 |2015.09.21
1346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中國的寺院素菜,在菜系中別樹一幟,一直居重要位置,到了清代時,尤法力無邊,奠定其地位。像《清稗類鈔》便指出:「寺廟觀素饌之著稱於時者,京師為法源寺,鎮江為定慧寺,上海為白雲觀,杭州為煙霞洞。」其中,「煙霞洞之席,價最昂貴;最上者,需銀幣五十圓。」

而當時能與之抗禮者,則為位於湖北黃梅的五祖寺,謂由禪宗五祖弘忍創建。該寺以「五祖四寶」及「桑門香」等素菜著名。

所謂「五祖四寶」,指的是「煎春卷」、「燙春芽」、「燒春菇」和「白蓮湯」,名字望之平常,用料卻很講究,製作一絲不茍,大得香客歡心。

其「煎春卷」,以數種的野生菜搭配豆乾、豆豉汁等為餡,用青菜包裹,在松枝的爐火中,用小磨香油煎成,食之清香,內蘊雅味;其「燙春芽」,取名貴的佛手椿之嫩芽,在大雨後採摘,隨即洗淨,用滾水燙,以香油、精鹽、白醋、紅醬拌勻,馨香適口,沁人肺腑。

「燒春菇」則用松茸配以荸薺、春筍,以爽脆細嫩、餘香不盡著稱;而那「白蓮湯」就神了,號稱以五祖在寺後白蓮峰頂白蓮池手植的白蓮,加上白蓮峰飛瀑與飛虹橋下的湧泉所交匯而成的「法泉水」,選用宜興紫砂缽,用羅浮松之松果當燃料,繼而在煨湯時,松果的清香會滲入湯中,清馨環繞唇齒間,能令人回味無窮。

而所謂的「桑門香」,也是取自五祖寺後的白蓮峰。

用清明時節桑葉,清水漂淨後,拖一層薄麵糊,入鍋炸至微黃。食時外黃內綠,品之先酥後嫩。麵糊調料尤奇,號稱八味齊備,突出鹹甜苦辣,並帶澀麻之味,譽為佛門佳品。

目前大陸較負盛名的寺院素菜,應是上海玉佛寺的素齋,上海為大都會,在國際的知名度高,遊客絡繹不絕。該寺的「素齋樓」,自上世紀八○年代開業以來,已有來自上百個國家、地區的數百萬食客光顧,蔚為一時之盛。

其能揚名寰宇,應是在一九八四年四月時,有幾位美國記者,品享了「翡翠蟹粉」後,對其美味誇讚不已,當侍者告訴他們,此「蟹粉」的材料中,乃最常見的胡蘿蔔,他們根本不信,親臨廚房參觀,看到實際操作,才知確為素菜。於是大幅報導,從此舉世知名,引來了許多觀光客,紛紛到此一探究竟。

玉佛寺在提供上等素菜外,尚有美不勝數的素點心,不僅滋味佳美,而且造型動人,不論近觀遠看,像煞藝術精品,令人讚歎不已。

有道「朝陽玉鶴」,為其中佼佼者。盆內為綠波蕩漾,其上浮六隻天鵝,每隻皆潔白,形狀各不同,全栩栩如生。且這盆「美景」,都可以吃的。所謂「綠波」,是果汁染綠的麥澱粉;而那些「白天鵝」,則是包餡的麵粉糰,據說甘滑細美,食罷口頰留香。

台灣的寺院素菜,亦有其獨到之處,讓香客垂涎不已。可惜我吃過的有限,實不敢野人獻曝。

有道是「食無定味」,只要能「適口為珍」,那就是頂級享受,既長留在內心深處,且能一再反芻回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