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養生 1 不醫樣的洪浩雲 不一樣的貝殼展

陳玲芳 |2015.09.19
4773觀看次
字級
展示櫃中的收藏。圖中最前排是粗瘤鳳凰螺,第二排從左至右是龜甲寶螺、地圖寶螺、楊桃螺和粗瘤鳳凰螺。前排盤子裡的小貝殼是在沖繩買的紀念品。圖/簡唐
洪浩雲醫師當兵期間與貝殼結緣。圖/簡唐
這是將太平島上採的白沙、小貝殼和珊瑚礁碎屑裝在牙科用的麻醉劑空管裡面製成的紀念品。圖/簡唐
洪浩雲醫師將他多年珍藏的貝殼放進嶼讀書房一樓的玻璃展示櫃裡。圖/簡唐
洪浩雲醫師將書店的明信片與自己的收藏結合,放進密封袋裡,呈現濃濃海洋氣息,與愛書人結緣。圖/簡唐
獨立書店「嶼讀書房」。圖/簡唐

文/記者陳玲芳

圖/簡唐

今年夏天,洪浩雲醫師友人開了一家獨立書店「嶼讀書房」,有感於這家店名的意境,他拜託店長讓他將家中個人珍藏搬去展示。七月中旬,他拍了許多照片,放上臉書,發現不少人的留言是「救救寄居蟹吧」。於是,他進一步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好運羊的咩咩叫」上面撰寫文章,談到「太平島」的生態與自己收集貝殼的過程。

太平島當兵與貝殼結緣

「那是個珊瑚礁島,很像馬爾地夫,因為沒有觀光客,整個沙灘上都是貝殼和珊瑚礁碎片。」約莫十二年前,洪浩雲在海巡署位於太平島的「南沙指揮部」服兵役,擔任醫官,剛上太平島的時候,去沙灘走一圈,總會撿一大桶貝殼回來。

當時,組長曾跟他說「不用浪費時間,你以後對這些會不屑一顧!」果然,一個月後遇上了上島後的第一次大退潮,指揮官開放讓阿兵哥到潮間帶撿貝殼,那時,他才知道什麼叫作「美麗的貝殼」!

洪浩雲說,活的螺在海裡生活時,其實是很醜的,如外型特殊,狀似中國「水」字而得名的「水字螺」,在海裡生活時殼上布滿海藻,完全不會引起人們注意。「所以,我們撿回來的螺,都需要經過處理(如泡漂白水清除海藻,或用鹽酸除掉石灰等髒汙)。」

洪浩雲回憶,當年島上的「寄居蟹」很多,特別的是,儘管島上到處都是貝殼,但還是有很多寄居蟹會用蝸牛殼。他後來發現,這是因為島上的「大殼」不多,當寄居蟹體型太大的時候,蝸牛殼就變成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一般而言,寄居蟹比較喜歡用「蠑螺」類的殼當家,「基本上,那不是我的菜!」洪浩雲笑著說。雖然有不少阿兵哥會抓寄居蟹來玩,但是大家通常喜歡撿的種類是「寶螺」或「芋螺」,「通常是不會有寄居蟹跟我們搶啦!」

難忘的「瑪麗亞寶螺」

「我對貝殼是很挑的!」洪浩雲自認採取的「撿拾規範」很嚴苛,如果去問當時一起上島的牙醫官就知道。有一次,他撿到一個破的「瑪麗亞寶螺」,他看了很久想丟掉,結果被牙醫官接收了。「我現在有點後悔,因為瑪麗亞寶螺真的很難找到!」

洪浩雲說,第一批寄回來的貝殼品相實在太差,覺得不值得收藏,也不好意思送人,所以當時就請一個住台南的朋友,幫他把這盒貝殼「野放海拋」,至於後來怎麼樣,他就不知道了。

有網友質疑,當年他們在南沙大量撿拾貝殼,會不會造成南沙的「貝殼浩劫」?洪浩雲強調「絕對不會」,因為他們只能在「潮間帶」活動,而這些貝殼的分布,可以到達五十公尺的海域,因此,他們絕不可能把貝殼採光。

然而,他卻不得不承認「在潮間帶撿貝殼」這件事,可能形成一場「生態浩劫」,儘管他個人總是很小心不去踩容易破碎的珊瑚礁,只撿拾被海浪沖到岸邊的珊瑚,但卻有些「很糟糕的阿兵哥」,直接破壞珊瑚礁帶回去,因為活的珊瑚真的非常漂亮!

「算了,太平島後來建了機場,當時我努力不去破壞的,現在早就不見了。」因此,他特別在臉書上跟「為寄居蟹擔憂的朋友」說一聲:「別難過了,回不來了!」

貝殼明信片充滿海洋意象

儘管,往事不堪回首,但當老婆與友人決定合夥開設獨立書店的同時,也為他多年珍藏的貝殼,找到「開封」(大多收進紙盒、紙箱裡)與「出櫃」(在此之前,他都放在自家的櫥櫃中)的大好機會。

尤其,這家位於永和的「嶼讀書房」,擁有頗為寬敞舒適的空間,除二樓可充當小型展演的人文沙龍,一樓兼營童裝與特色飲品的複合式空間,一邊擺設桌椅,一邊容納貝殼展示櫃,恰巧點出了「嶼讀」延伸台灣島嶼的意涵。

「這些,都是我在沙灘上用小鑷子一個一個慢慢撿的,超級辛苦!而且品相不好的我不會撿。」洪浩雲一手翻著退伍時長官送的貝殼圖鑑,一手指著透明玻璃櫥窗中,搭配各式中大型貝殼,排列格外整齊的小小「試管工藝品」說。

當年,洪浩雲撿了好幾瓶「小貝殼」,從此也養成了一項特殊的休閒嗜好,亦即業餘仍不忘發揮外科醫師靈巧的手法,將一個個無比袖珍、超級迷你的小貝殼,重新排列組合,並用鑷子夾進回收的試管,包括中型抗生素注射管與小型牙醫用麻醉劑管中。

如今,為了跟愛書人結緣,洪浩雲將「嶼讀書房」的明信片,與他精心收藏的貝殼、白沙、試管充分結合,一同置入透明的密封袋中,蓋上形同浮水印的「ISLET READER」郵戳。如此具體而微的海洋意象,也讓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英國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名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洪浩雲醫師小檔案

現任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外科主治醫師。三年多前,擔任台大醫院一般外科總醫師時,突然宣布轉往醫美發展,引起輿論譁然。他是許多人心中的「熱血醫師」,曾有學弟說:「他從學生時代的文章就很朝氣蓬勃,就是想拿手術刀拯救世界的那種人!」

洪浩雲就讀建中時,即為數理資優班學生。因參加國際奧林匹亞生物組競賽奪得金牌,保送進台大醫學系。大學時,因讀了美國醫師寫的《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一書,發現外科醫生的生活非常刺激,挑戰很大,對外科逐漸產生興趣。

中學時期家政成績頗佳(尤其縫紉課更不輸給女生)的洪浩雲,就讀醫學院大三時,學習進度就超前,學會縫傷口、放尿管、做心電圖、抽血,對臨床充滿熱忱,他說:「我就是想會別人不會的東西。」

「我如果不是遇到現在的老婆,可能一輩子不會結婚!」育有一子的洪浩雲說,醫師工作讓他忙到連婚禮綵排的時間都沒有,因此婚禮上頻頻出糗。太太懷孕,在台大醫院產檢,所有的產檢他也都沒時間陪,只有因為「順路」看病人時才「陪了一次」。甚至,太太生產當天,他也因為看門診,差點趕不上。

洪浩雲說,當今外科醫師的薪水不如大家想像的高,他還要照顧父母親,小孩出生後,發現家用不夠,太太還一度當起房仲賣房子。「雖然辛苦,但總算熬過來了。」提及五歲兒子,洪浩雲嘴角漾起一股甜蜜,有子萬事足的他笑說:「偏偏老婆還不死心,想要有個女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