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鮮花造景是一項集體智慧的產物。
文/石詠琦傳真自北京
為了迎來黃金十月,北京七長八短的路樹以及街道邊的各式花卉,全部要經過一翻大整理。布置花海,在北京叫做「搞綠化」,是一門非常複雜,但是很賺錢的行業。一個老總慨嘆說,北京市政府為了搞綠化,經費不夠,還撥了一塊地給他,算是補償他對於十月大黃金周搞綠化的功勞。換句話說,連市政府都付不起高額的搞綠化費用,可想而知,並不便宜。
約略看一下數字就知道有多巨大,二○一一年沿著北京的長安大街,總共布置七十萬盆花卉,迎接國慶。到了二○一四年,這個數字就增加到二二○○萬盆花卉迎國慶。這些花卉多來自北京豐台區的花鄉鮮花基地,都是在溫室養植的,不用擔心風吹雨大、日曬雨淋,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形成「花海」。
「花海」多半是紅掌類、鳳梨類和竹芋類的花卉。以北京市豐台區的盛芳園花卉種植基地為例,占地三六○畝,由現代化溫室三萬多平方米,日光溫室二十畝集合而成,採用科學化管理,實施工廠化高效花卉基地建設和溫室控制系統,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級星火計畫項目。
「花鄉」就是這些國慶花海的確切故鄉。這是一個地名,地處北京永定河沖積扇中部,土壤肥沃,種養花卉的歷史有八百年之久,共有十五個村,都屬於花鄉農工商聯合總公司。而這個公司則又下屬工業公司、農業公司、物資公司、經貿公司等,目的是控制所有「花鄉」的花卉進出口。看看這些龐大的計畫,就知道街道邊上那些美麗的造景和花海,絕對不是一時半刻就變出來的。這是一項集體智慧的產物。
就以北京東單靠近長安街上的一處鮮花造景來說,是藉助原有在這裡的一些樹木和植栽,在以主題式的構想,用鮮花、盆景、人造巨型花卉等,一氣呵成的,夜晚看來更是生動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