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拚經濟與拚政治

 |2015.09.18
1285觀看次
字級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本月二十二日訪美,這是他擔任現職後,不到三年內,二度受邀訪美。歷任美國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邀訪頻率之密集,實少見。

若再加上去年十一月,歐巴馬訪問中國大陸,美中元首自二○一三起,一年一會,更加顯示了所謂新型大國關係的出現與發展之快,超乎傳統認知。在這樣的中美關係中,台灣的位置何在,值得國人警惕慎思。

「大國崛起」一詞是用來形容中國大陸近年發展之快及其國際地位之演變。去年十月,中國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很快的便有近六十個歐、亞國家加入,見證了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上的領導地位。日前中國紀念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舉行「九三閱兵」,展現強大的軍事力量。習近平與中國總理李克強頻頻出訪各國,是中國在國際政治圈影響力的明證。

面對中國全方位的迅速向前,固然台灣有自己的長處,不必妄自菲薄。但我們也要承認,台灣的優勢在加速流失,問題在於,從政府到民間,口口聲聲「拚經濟」喊得震天價響;但實際上卻在拚政治,有時候甚至做出傷害經濟的事。去年的「太陽花學運」,把服貿、貨貿硬生生的打趴,阻卻了台灣可能有的經濟增速引擎。結果,做為台灣主要競爭對手的南韓,反而後發先至,與中國簽下了關稅互免協定,競爭力大增。

今年,因為是大選年,政治議題更是鋪天蓋地;中學生都被利用,發生所謂的「反課綱黑箱」抗爭,再度造成社會不安以及對國家認同的割裂。台灣社會熱衷拚政治,卻把經濟的命脈拚掉的亂象,對岸也都看得很清楚,近日,河南台辦副主任杜春景受訪時表示,「我們在拚,南韓、日本也在拚,就不知道台灣在幹嘛。」他所謂的「拚」,當然是指「拚經濟」,而形容的如此之直白,完全反應了當前台灣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對比與落差,這是對台灣當前困境的暮鼓晨鐘。

外人看台灣,覺得台灣輕重緩急不分,完全沒有國家方向。其實,無需外在提醒,台灣各種經濟發展數據都在敲警鐘。不久前,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最新物價調查結果,八月份消費者物價(CPI)連續第八個月下滑,下跌期間之長,是金融海嘯以來首見,令人心驚。

台灣馬上要選出未來四年的國家領導人,社會民眾關心的,仍是政治議題,經濟議題鮮少被注意討論。這種整體氛圍只會縱容政治人物以假議題,繼續操作割裂台灣的國家認同,並藉激情下的普遍理盲來輕易當選。

這樣的選舉方式,真的有益台灣嗎?台灣是兩千三百萬人僅有的立足生存之地,共存共榮是唯一的前途。全體國民與政治人物都應有此體認,認清方向與該走的路,不要再讓人質疑台灣在幹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