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斜村是阿里研究院發布的首批十四個「淘寶村」之一,有「福建淘寶第一村」之稱。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近幾年電商經濟帶動了農村發展,大陸福建著名的「竹蓆之鄉」培斜村每到暑假熱銷旺季,村民總是忙得不可開交,這個距離福建省龍岩市中心城區二十公里的村子,是阿里研究院發布的首批十四個淘寶村之一,有「福建淘寶第一村」之稱。
如今,培斜村共有淘寶實體店二十多家,十八個大學生畢業後返鄉創業,還帶動了三十多名外地電商人才前來開店,去年全村電子商務銷售額達人民幣八千萬元,今年有望破億元。
另一個因電子商務而重現曙光的例子,則是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花茂村,因網路商機讓當地陶瓷產品再生。「喜歡我做的這些瓶瓶罐罐,又嫌太大不好帶,可以上網選購,我快遞給你們,方便得很。」四十六歲、家住貴州花茂村白泥組村民母先才說。他是家族第四代土陶傳承人,從爺爺那輩算起來作陶已有上百年歷史,他自己從十四歲便開始與泥巴打交道,做一些農村用的罐子、酒罈、花盆,賣到鄰近村莊。但從沒想過,自己做的這些作品,有一天竟然可以透過網路賣到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
過去,花茂村因有重重大山阻隔,交通不方便,運陶比製陶更困難,挑夫必須小心翼翼地走上四、五公里長的狹窄泥路,才能將陶器運至省道,再裝車運往更遠的地方。如今隨著交通愈來愈便利,以及電商的輔助,幫助母先才實現夢想。
貴州大學法學研究所畢業的諶勇,在貴州省檢察院工作,今年三月以駐村幹部身分到花茂村,看到村裡土特產只能自產自銷,便萌生透過網路幫助村民銷售產品。「村裡人有陶藝這門手藝,土特產也都是生態綠色產品,我就想把這些產品放到網上賣,肯定有市場。」三十一歲的諶勇說。
今年四月,在鎮、村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楓香花茂互聯網+服務中心」在花茂村揭牌成立,「遵義楓香花茂特產」網路商店也上線,訂單、配貨和物流由諶勇一手打理。「有一位浙江台州的顧客,他想買一個土陶酒罐,兩瓶辣椒。」電腦前,諶勇一邊忙碌著一邊說:「顧客下單後,我們就去村民那拿貨,最受歡迎的是土陶盬子,已經賣出去十幾件了。」
據統計,開業以來,花茂村的「網際網路集市」接到八十多件訂單,各類山產貨銷售額約人民幣五萬多元,利潤約五千餘元,發貨範圍覆蓋廣西、福建、雲南、重慶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