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跨國跨院校中醫藥研究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針灸搭配西藥治療缺血性中風病人,可減少中風再發率達百分之六十一,研究成果下月將刊登在國際期刊《Medicine》。中醫界提試辦計畫,初期以中風、癌症為主,爭取中風、癌症患者中醫住院納健保給付。
中風為台灣第三大死因,且腦中風有很高的復發率,五年內累積復發率約為百分之三十五點三,十年內累積復發率更達百分之五十一點三,其引發的肢體殘障等後遺症,對患者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近年中醫針灸治療中風需求增加,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引用研究實證,盼中醫住院納入健保可以早日實施。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副教授施純全說,義守、北醫、中國醫藥大學和美國大學組成的跨校跨國中醫藥研究團隊,下個月將在國際期刊發表「針灸減少缺血性中風病人中風再發率研究」。
該研究分析健保三萬多名新中風、住院患者,發現針灸治療的患者比未針灸者,二次中風率下降百分之五十,若同時採用針灸及西藥,更可下降百分之六十一,原因是針灸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後,患者行動方便、生活正常,血液循環改善。
研究發現,持續針灸五療程以上的病人,比只治療一次或未治療者,再中風率降百分之二十三;住院會診中醫後,患者死亡率研究結果也明顯下降。
另外,長庚醫院利用中醫投入頭頸癌患者的治療,結果也發現患者吞嚥的困難情形改善的效果顯著。
施純全說,中醫住院費用平均約三千六百元,比西醫的五千到六千元低,且對患者確實有幫助,已經向健保提出試辦計畫,初期以中風、癌症為主,十八日健保會協商,希望能對患者更有幫助。
中風病人接受針灸後注意事項
1.不要馬上洗澡 針灸後身上仍有傷口,不適合馬上沖冷水、洗澡。
2.維持正常活動 包括在家復健、外出散步等,走入人群更能維持身體功能,但應注意安全。
3.穴位及肌肉按摩 可多按摩足三里、手三里,身體其他部位也能多按摩,幫助血液循環。
4.按時服藥、持續回診 遵照醫囑按時服用中、西藥,持續做完針灸療程。
諮詢/開業中醫師張景堯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