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佑純台北報導】回首六十歲的人生,張光斗真心認為,因為二十一年前開始學佛,人生才有這麼大的翻轉,所以近幾年演講時,他會勸大家要有信仰,不論是什麼宗教,只要是正信宗教都好。
「有些事我們不一定會跟家裡的人講,可是當我們碰上人生難題,需要一個人來傾聽、給意見時,信仰相同的人,能給予不同的看法與建議,我們也比較能聽得下去。」張光斗指出,信仰佛教久了,遇到為數不少的「魔考」,考驗自己對信仰是否堅定,這時候除了要正向思考、堅定信仰外,更需要師兄姊、同參道友的鼓勵、建議,才能在一關關的魔考中畢業。
張光斗自認很幸運遇到聖嚴法師,並選擇佛教為信仰,雖然不是一名精進的佛教徒,但是這麼多年來,他學會了謙卑、反省,慢慢的改變了那些不好的習氣,即使自己偶爾會有負面思考,但總是能很快的轉換成正面思考。
張光斗以旅居美國的王鼎鈞為例,雖然王鼎鈞是基督徒,但只要聖嚴法師到紐約,他必定去拜見,並向法師討論佛法,常笑說自己是拿基督護照、佛教簽證,可是王認為,雖然自己是基督信仰,但是佛教有一些很好的觀念、想法,為什麼不能相互學習呢?
「不論是任何信仰,它要你學習『懺悔』,這是最棒的一點,信仰會有一種約束力,讓你不敢做壞事。」張光斗指出,歐美人的信仰已融入在生活裡,所以他們做事會有約束力,中國人以前也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近年來有許多人把「信仰當迷信」,不去思考信仰對生命的意義,做人處事時,自然也不會想要慈悲待人,不懂得要放下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