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到府服務 有望納長保

 |2015.09.07
4990觀看次
字級
醫療團隊帶著大小器材,由醫師余權航(右一)開廂型車前往病患家,為患者看牙。圖/鄧桂芬
余權航為臥床病人補牙。圖/鄧桂芬

【本報台北訊】臥床病人因口腔清潔困難,口腔成細菌溫床,加上免疫功能低下,導致吸入性肺炎,是死亡主因之一。為推廣「到宅牙醫」,衛福部有意將此納入長照保險支付項目。

廂型車出動

「阿伯嘴巴放鬆點,很好很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病理暨診斷科主治醫師余權航為臥床多年的阿伯看牙,特別的是,這裡不是醫院,而是阿伯的家。每到「到宅牙醫」時段,余權航將醫療設備搬上廂型車「出勤」,五年未間斷。

「日本已做二十多年」,余權航說,過去多名牙醫系學生到日本當交換生,回台分享跟著教授到宅看牙的經驗;中山附醫口腔醫學院前院長周明勇決定推廣,二○一○年找余權航執行「到宅牙醫醫療計畫」。

余權航服務的對象是重度身障病人,包括植物人、中風病人、失能老人等,主要集中於台中市,偶爾則「跨區」到南投、雲林或嘉義為病人到府服務。

他說,以往這些長期臥床的病人想看牙醫,必須乘坐復康巴士或救護車到設有牙醫特殊需求門診的醫院求診,很不方便。最重要的是,這類病人平常口腔清潔困難,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加上免疫低下,往往併發肺炎死亡。

余權航說,每位臥床病人都有故事,有些人因酒駕車禍癱瘓,有些人輕生未遂臥床,讓他看牙時閱覽人生傳記,有不同啟發。

病患笑開懷

令余權航印象深刻的是,有名女患者中風已有七年,從來沒看牙醫,直到他到宅服務,清出的牙結石彷彿一堆小石頭。也有許多病人看到他來幫忙清潔口腔,一直對著他笑。

余權航回憶,起初他不太會開廂型車,他和實習醫師、護理師三人分別騎機車,載著牙科器材穿梭大街小巷;後來學會開廂型車,由他當司機,載著醫療團隊趴趴走。

健保署統計,去年到宅牙醫的執行服務人數僅八十人,光是余權航和李育賢服務的病人就占七十四人。余權航認為,在高齡化之下,無法出門看牙的病人只會愈來愈多,到宅牙醫是未來服務趨勢,「我會做到做不動為止」。

療程大不易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副司長張雍敏表示,日本的到宅牙醫是由介護保險支付,也就是台灣正欲推動的「長照保險」,不會被健保總額限縮;未來長照保險上路,她會爭取由長保支付到宅牙醫,讓到宅牙醫進入長照服務一環。

只要符合服務標準,余權航會帶著實習醫師、護理師,扛著牙科器材出動;醫療團最少三人、最多七人,除了到宅,也到身障機構服務。中山附醫另一名牙醫師李育賢在耳濡目染下,也做到宅牙醫。

到宅看牙不容易,醫療團要將器材搬到病人家,還要注意臥床病人的身體狀況,得準備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以備不時之需。從補牙、洗牙、口腔黏膜清潔到塗氟,每次療程快則四十分鐘,慢則超過一小時。

到宅牙醫醫療對象小檔案

有口腔醫療需要的重度或極重度障礙患者,及因疾病長期臥床,清醒時50%以上活動仍限制在床上,難以自行至醫院治療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