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二○一一年,立委和衛生署(今衛福部)官員跟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病理暨診斷科主治醫師余權航,實際了解到宅牙醫,確認臥床病人有此需求,健保局(今健保署)同年才納入到宅牙醫,符合條件者由健保支出費用,並補貼牙醫師每小時一千九百元車馬費。
但到宅牙醫執行服務人數不多,健保署統計,二○一二年為十一人、二○一三年二十六人,去年八十人,今年上半年也僅二十五人;每名患者平均被服務二到三次。
據查,全台曾執行到宅牙醫的牙醫師僅三人,除了中山附醫醫師余權航、李育賢,另一位是台北的牙醫師。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科長林淑範指出,到宅牙醫要攜帶多種設備,並非所有醫師願意走出診間。
此外,患者想要獲得到宅牙醫服務,須由病人的居家照顧醫師提出「口腔醫療需求評估及治療計畫」,經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初核、健保署複核通過,申請流程繁複,平均耗時一到二個月;若沒有醫師主動提出需求,服務難進入病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