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華民國總統的國籍論 李登輝身為日本人的偏聽與遺忘

文/李蘅萱(資深媒體人) |2015.08.23
2212觀看次
字級
挺馬、挺扁、挺蔡的李登輝…… 一九九八年,馬英久(右)與陳水扁角逐台北市長,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拉著馬英久的手,高喊馬是新台灣人。之後,馬為李擦汗,兩人互動親切。圖/資料照片
挺馬、挺扁、挺蔡的李登輝…… 二○一二年大選前最後一夜,民進黨在新北市板橋區舉行造勢晚會,李登輝(右)到場幫蔡英文加油打氣,還給她一個愛的抱抱。圖/資料照片
挺馬、挺扁、挺蔡的李登輝…… 二○○四年總統選舉,李登輝(右)在台中縣立體育場為陳水扁站台,接受選民歡呼。 圖/資料照片

文/李蘅萱(資深媒體人)

在台灣,人們普遍認知「釣魚台是我們的」,因此,當李登輝說「釣魚台是日本的」,許多人不同意,更不理解。近日他投書日本媒體的文章披露後,人們才恍然大悟,他其實要說的也是「釣魚台是我們的」,但這「我們」是他的「祖國」日本、他的「同胞」日本人。

李登輝在文章裡說,二戰期間的台灣人「毫無疑問都是作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大家身懷保護國家而死的覺悟」,「既然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台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他甚至說,馬總統舉行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是針對日本的刁難或是騷擾」。

李登輝一九二三年「生於日本」,讀中學時,日本推動皇民化運動,他改名岩里政男,宣誓加入日軍、效忠天皇。

日本企業的終身雇用制源於歷史,是封建主和武士家臣之間的關係,家臣必須絕對忠誠,不事二主。李登輝把這種精神發揮到極致,至今對「國家」忠心耿耿。安倍認為不必為發動戰爭而道歉,天皇都不認同,李登輝則進一步有「保護國家的覺悟」,是認定「侵略反是受害」、「打人反是被打」,墮入日本人都唾棄的冷血「愚忠」。皇民化就是「去中國化」,當時許多台灣人不接受,推動成效不彰。「皇民」李登輝則反是,這個「滯台的日本遺孤」,二戰後「承受敗軍屈辱」,且一夕淪為「敵國」統治的人民,可見對「祖國」認知之痛。他不是曲解歷史,而是生於曲解之中。

李登輝投書的日本月刊Voice,極右、保守的立場鮮明,一年發行量僅兩萬八千本,非常小眾,讀者與投稿者「相互取暖」,遠離主流社會。在當今世界,類似的極端主義者包括新納粹、新法西斯主義者,也包括猶太教的極端正統派教、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派。

幾乎所有戰爭都與極端主義有關,譬如以巴衝突、賓拉登的九一一恐怖攻擊、敘利亞等國內戰,以及蓋達、塔利班、奈及利亞「青年軍」等恐怖組織,最血腥的伊斯蘭國(IS)亦是生於曲解之中,視所有非我族類為敵人,可攻而殺之,婦女可踐踏為性奴。

李登輝投書披露後,台灣的獨派、泛綠媒體低調報導或不報導,不少親綠人士不願回應,或私下表示「壞了」。李登輝說他不曾主張台獨,可能是健忘或選擇性遺忘。但台獨至此茅塞頓開,原來李登輝不是他們「同國的」,他追求的是回歸殖民宗主國。

李非台獨 而是回歸日本

反課綱者堅持「日治」而非「日據」,因台灣是被割讓的,日本來當然就是「統治」。從因果論來看,這是斷章取義的事實,日本發動戰爭而強取豪奪,是手段的不正義,因此其統治就缺乏正當性。

李登輝所謂沒有對日抗戰,沒說出口的應是「只有叛亂」。一八九五年起,長達二十年、蔓延全台的武裝抗日是「叛亂」,莫那魯道、羅福星、余清芳、林少貓都是「叛軍」。中外歷史上,反侵略、反殖民戰爭無不可歌可泣,但在「生為日本人,死為大和魂」的李登輝眼中,皆可揮軍攻之,「反政府者」皆可殺之。日本高壓集權統治,來台最初五個月,「叛軍」死傷超過十萬人,已屬天理不容、各國聲討的「大屠殺」,縱為日本人也應有悲憫之心。李登輝嫻熟日文,可以投書,想必所讀多為日文書報、期刊。唐太宗時的名臣魏徵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偏聽是指僅聽信某一方面的話,偏信是指僅聽信某一方面意見。若謂李登輝有史觀,無非日本極右保守者的「偏聽偏信」,聽聽也罷。

扭曲史實 讓台灣人蒙羞

但李登輝曾為中華民國總統,就不能聽聽也罷,因為「偏聽之大害,莫過於權勢者」。李登輝扭曲的割台歷史,已有學者撰文逐一批駁。他說「慰安婦問題早已有結論」,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至今仍在為她們爭取權益。李登輝昧於事實,吝於踐行人類良善的普世價值,讓台灣人都蒙羞了。

李登輝投書裡提到馬總統、蔡英文,把兩人擔任政府職位的時間都弄錯了。是老人健忘吧,那麼他關於日本二戰的種種記憶,有無遺忘、混淆?電影《賽德克巴萊》可以解釋,片名意為「真正的人」,此人必不包括「日本人李登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