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明德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執筆人:林明德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一九七九年民俗藝術基金會成立,創辦人許常惠教授為搶救瀕臨滅絕的民俗曲藝,率領學生踏查全省各地,挖掘無數民間藝人,留下許多珍貴人文資源。曾永義教授接棒,整理歌仔戲劇本、錄製崑曲經典劇目,展演與研究並行,成果斐然。
二○○八年,我奉命接力,進行一系列口述歷史,顯影民間藝人,繳出亮麗成績,例如許王《阮註定是搬戲的命》、江賜美《戲海女神龍》、《剪紙藝師李煥章》、《粧佛藝師施至輝》、《草編藝術家林黃嬌》…。受到閩南語作詞家古川(原名蔡國安)肯定與注意。
去年某一天,他表示想為「紀利男老師」進行口述歷史,希望基金會提出專案計畫。
紀利男,何許人也?經過專案助理搜尋、追蹤,紀利男(一九四○~)是一九七○~二○○○年代的音樂人,享譽台、星、日、中四地。他出生雲林縣水林,父親曾留日,為雲林仕紳名門。紀利男從小愛唱歌,憧憬當歌手。一九五九年高中畢業,隻身上台北,經表姐紀露霞引薦,拜楊三郎(一九一九~一九八九)為師,在「黑貓歌舞團」學習樂理與演出。
一九六○年入伍,在軍中籌組樂隊。一九七一年率領台灣樂團到新加坡「海燕歌劇院」擔任指揮暨節目總監。次年與上官萍(本名劉小茜)結婚。在「海燕歌劇院」十年,締造新加坡流行歌曲的高峰,創作近千首曲子,捧紅歌星鄧麗君、余天、陳芬蘭、楊小萍、包娜娜、上官萍、吳秀珠、王孟麗…等,新加坡一時成為群星會的舞台。
他為這群歌星所譜的曲子雅俗共賞,歷久彌新,已成為經典之作,例如:楊小萍〈後悔愛上你〉(一九七一)、余天〈汪洋中的一條船〉(一九七七)、電影主題曲〈又是黃昏〉(一九七八)…。
一九七九年,他加入日本作曲家協會,次年以詞曲創作〈初戀〉榮獲日本古賀(政男)賞銀盃獎。頒獎當天,他邀恩師楊三郎前往觀禮,分享榮耀。
一九八一年「海燕歌劇院」關閉,他攜眷前往日本發展,花盡積蓄,鎩羽而歸,卻讓他學會日本音樂的精緻技術,引起台灣流行歌曲革新。
一九九二年為了紀念恩師楊三郎,以百人交響樂團,配合楊三郎名曲十首重新編曲,成為《楊三郎台灣民謠交響樂章》,深獲樂壇肯定,提升了民謠的藝術價值。
一九九七年再次以百人交響樂團,配合懷念國語名曲重新編曲,由余天、張鳳鳳演唱,締造國語流行歌曲新境界。一九九八年他轉換跑道,開風氣之先,為高級音響(發燒音樂)製作,深得知音一片好評。
一九九四年,他皈依佛教,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金剛經》、《藥師佛十二大願》、《大悲咒》、《心經》編曲,並嘗試為《道德經》譜曲。
二○○五年,他完成父祖輩的心願,返回泉州石獅錦江祭祖。二○一三年與古川邂逅,兩人一見如故,合作詞曲,次年,推出《稻仔望花》(由林彙敏主唱),再續編曲之緣。
紀利男編、作曲四十多年,作品一千多曲,包括勸善歌、流行歌曲及佛、道教音樂。他以音樂譜寫人生,對華人音樂有不少貢獻。他個性獨特,沉潛低調。
這次透過口述歷史,為台灣流行音樂留下珍貴資源,為流行音樂增添光輝的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