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你能想像蘋果電腦變成「蘋果汽車」嗎?許多汽車製造商都在研發電動汽車,蘋果也要跨界競爭。在把音樂播放器、手機和手表變成「便攜式電腦」後,蘋果副總裁傑夫威廉斯五月表示,「汽車是終極的移動設備,不是嗎?」
媒體早先報導,蘋果擁有一個祕密的汽車工程師與設計師團隊,正在研製電動汽車。不過,谷歌公司腳步更快,全自動駕駛汽車早已上路測試,行駛了四十八萬公里。
無人駕駛汽車 紅色車牌
谷歌有七輛「谷歌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Driverless Car),不需要駕駛者。無人駕駛車使用照相機、雷達感應器、雷射測距機來「看」交通狀況,使用詳細地圖來為前方路況導航。萬一雷達裝置受到干擾,還可以切換成手動駕駛。
谷歌說,這些車比有人駕駛的車更安全,因為它們能更迅速、更有效作出反應。二○一二年五月,內華達州發牌照給谷歌。車號是○○一,號碼左邊印有「∞無限大」符號,而且是唯一的紅色車牌,讓員警和民眾容易辨認。
去年五月,谷歌的二人座自動原型車曝光。谷歌與汽車製造商合作,計畫打造一百至兩百輛,可以接收地址,接送乘客。這款自駕車時速限於四十公里,沒有方向盤、油門和煞車踏板。
汽車是「終極的移動設備」,意味自動駕駛汽車的時代不遠了。早起上班的人按幾個鍵,就可以繼續補眠,車子自動開到公司停車場,停入你的停車位。這真是個理想的世界,當然,前提是你不會被綁匪看上。
無人駕駛車透過網路,全部交給電腦控制。如果你是億萬富翁,當你自在地聽音樂、閱讀電子報或滑手機時,偶然抬頭一看,發現車子不是開向公司,而是到達一個偏僻的荒廢工廠。你想要接手開車,車子卻完全不受使喚,然後綁匪出現眼前,他們「駭」進你的汽車電腦了。
切諾基吉普車 全美召修
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七月被駭客入侵,遙控行進間的車輛,被迫在全美召修一百四十萬輛切諾基(Cherokee)吉普車。接著,美國「Def Con駭客年度大會」八月十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加州的特斯拉汽車(Tesla)宣布,歡迎各界駭客攻擊該公司的電動車。
特斯拉專門生產高科技電動車,執行長也是私人太空公司SpaceX的創辦人。SpaceX二○一二年更發射一枚兩級火箭,將「天龍號」太空飛船送向國際太空站,開啟了太空私營化的時代。
這樣一家高科技公司也要向駭客低頭?「Def Con駭客年度大會」是世界最大規模的駭客大會,特斯拉希望各路好手集思廣益,使它的電動車免遭網路攻擊。因為大會前,特斯拉的S型車被兩位「白帽駭客」入侵成功。
白帽駭客 也稱道德駭客
白帽(White Hat)和黑帽(Black Hat)駭客有區別,「黑帽駭客」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壞蛋。「白帽駭客」也稱為「道德駭客」,有些企業會僱用他們,試探入侵他們的電腦系統,以確認這些系統的安全性,並提出建議。
愈是高度電腦化的汽車,愈有駭客惡夢。特斯拉生產的電動車,新功能和軟體更新都是透過網路連到車上。網路安全公司Lookout的麥哈菲和Cloudflare的羅傑斯表示,他們嘗試侵入特斯拉汽車,是因該公司的軟體著有聲譽,結果他們發現了六個顯著缺陷。
羅傑斯說,透過以太網電纜連上網路,就能遠程介入特斯拉系統,控制汽車的儀表板,操縱時速表顯示錯誤速度,放下或升起車窗,鎖死或解鎖汽車,以及讓汽車啟動或熄火。
特斯拉與與Lookout合作,修補軟體的安全漏洞,駕駛員可透過WiFi或連接蜂窩網路下載更新,不用開回原廠。特斯拉表示,「隨著愈來愈多汽車連線,我們必須把它們更想成智慧型手機,盡可能讓它們安全。」瑞典的富豪汽車(Volvo)正在開發一款可自動駕駛,而且幾乎不會撞擊的「零死亡」汽車,預定二○二○年推出。
偵測屁股 偷車賊發不動
隨著電腦及網路發展,「智慧型汽車」愈來愈進步。有汽車公司開發「眼界」裝置,能提前發現追撞危險,自動煞車。日本二○一一年研發智慧型坐墊,類似掃描指紋、瞳孔一般,能分析人的屁股凹凸形狀,辨別是不是車主,如果不是,引擎將無法發動。
一些汽車大廠將「生物識別感應器」裝置在車上,監測記錄駕駛人的重要健康跡象,包括心跳脈搏、呼吸及「皮膚導電性」(手掌流汗狀況)等。因應危險駕駛行為,啟動安全系統,踩煞車、慢慢駛向路邊停車。
在無人駕駛車的新世界,電腦能消除駕駛人幾乎所有可能出現的差錯。這在高齡化社會,更顯出重要性。當然,當機、駭客入侵這些問題不能掉以輕心的。目前的設計,可以切換成手動駕駛,但這就要看駭客有多厲害。
日本的和諧移動 單人電動車零排碳
日本豐田汽車自二○一二年開始推出單人電動汽車「COMS」、「i-ROAD」,只能乘坐一人,只有兩輛機車大小,看起來就像是加蓋的豪華版機車,結合汽車的穩定性和機車的便利,價格為六十六萬日圓(約台幣十七萬元)。
充電方法很簡單,只要插到一般家庭的插座即可,約六小時完成充電,一次充電大約花費一百二十日圓,可以跑五十公里,最高時速六十公里。雖然不能進入高速公路,但是可以在普通道路上正常行駛。
當年十月,豐田汽車啟動「Ha:mo」計畫,即「和諧移動網路」(Harmonious Mobility Network),希望有效結合私家車與大眾運輸工具,降低交通擁堵、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減少耗能浪費等目標。
二○一三年,豐田汽車在愛知縣豐田市營運的Ha:mo RIDE,擴大至一百輛COMS,設立二十二個服務站。去年十月,在法國東南部的格勒諾布爾市,舉辦「未來城市交通系統」的實證實驗,共有七十輛車參加。
電動汽車最大缺點,仍在於充電時間太久,如果是在街上充電站,誰有耐心等待六小時?何況充電站非常少。
雖然行駛成本低,不少國家又提供減免稅等措施,鼓勵發展,但相關基礎設施幾乎沒有,從家裡開出門後,想再找到地方充電極困難,時間上也不現實。對普通人來說,別無選擇,只能繼續使用汽油汽柴油動力車。短期內,電動汽車要普及還很難。
陽光普照 電動車高速公路不怕沒電
二○一二年,美國電動車基礎建設再邁進一步。開電動車上美國俄勒岡州海邊的五號州際公路(Interstate 5,簡稱I-5),不必擔心跑到一半沒電。
五號州際公路沿線兩百六十公里,啟用一系列快速充電站,成為美國西岸第一條「電動車高速公路」。充電站共有八個,設置地點包括這條全美第二忙碌的州際公路沿線加油站、餐館和汽車旅館。
充電站相隔約四十公里,因此,一輛航程一百一十公里的日產電動車Leaf,如果錯過一個充電站,仍然可以跑到下一個充電站。快速充電大約只需二十分鐘。
開日產電動車Leaf的丹里說:「有了這些快速充電站,可以說就沒有里程焦慮的問題了。」
I-5是美國西部第一條電動車高速公路,全美第一條在田納西州,二○一 一年在幾條彼此交叉的州際公路裝設十二處充電站,總長七百公里。
今年七月底,澳洲昆士蘭省宣布,將在長一千六百公里的高速公路設置「電動車充電站」,充電時間約十五至三十分鐘,是澳洲第一個運用太陽能提供電動車快速充電站的省。
電動車最大的訴求是環保:零碳排量。撇開豐田迷你電動車不談,一般電動車有三個障礙,一方面,五人座的中小型汽車價格很高,另一方面受限電池技術,只能在城鎮、市區開,第三方面,每次要花十時小時(或更久)充電,這個過程仍然會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日產汽車的「聆風」(Leaf)電動車是世界第一款大規模投產的電動汽車,售價四萬三千美元(約台幣一百三十八萬元),比一般汽柴油動力車約貴一倍,每次充電最多只能行駛一百六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