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大願無私無我 貧僧不貧
圖/新華社
趙雯(上海市市長)
七月二十日,上海星雲文教館滿蓮法師遵星雲大師囑託,將其簽名之新作《貧僧有話要說》送給我,希望我「公務之餘展閱,若有所思,祈隨時賜示」。承贈書香,欣然從命。
展閱「四十說」,其文淺淺,其意深深。全面呈現大師出家發願七十七載,弘法五洲、改革佛教的艱難歷程、輝煌歲月。全面呈現佛光山開山五十年,依託功德主、僧信共興人間佛教的樁樁件件、方方面面。全面呈現大師心懷「佛教靠我」之志、堅持「眾生平等」之念,慈悲喜捨、不留分文的貧僧修為、大願擔當。可謂字字無量、處處佛光的當代經典。如其所教,「非佛不做」,終能成佛;如其所示,「自我滿願」,佛教必昌。
細讀「四十說」,大師用少量文字,直面社會「對宗教財務問題議論紛紛」,直面「總是報壞不報好,報假不報真,報惡不報善,報非不報是」的某些媒體、輿論、主持人,直面對佛教、對佛光山、對大師本人的流言和誹謗,拍案而起,做一次「像招供一樣的坦白」,為佛教正名,為佛光山正名,為僧信兩眾正名,為自身正名。
讀之再三,感慨系之。佛法大慈大悲,貧僧無私無我,拈花一笑,對佛教的攻擊無不化為「逆增上緣」。「貧而不貧」的大師,一切為了佛教,一切為了十方大眾,坦蕩無畏,正氣凜然,流言誹謗,又何足道哉!
細讀「四十說」與詩作,大師用大量文字,闡說佛光山的緣起、建設、發展、走向世界的五十春秋。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讚譽「佛光山的一切一切都是十方有緣而來」,是百萬功德主供養而來。讚譽佛光山信徒弟子「發心為社會人間服務」,不辭辛苦勞累,千方百計「把佛教帶入人心、帶入家庭,帶入文化教育的圈子裡」,「把人間佛教推展到世界各地,深深印在每個人的心房」。大師再發宏願,「寄語諸佛光人,要把佛光山打造為佛國淨土,佛光永普照,法水永長流」。
善哉,佛光聖地!偉哉,耄耋大師!憶昔有幸,佛光山上,大覺寺裡,親聆大師教誨,榮獲大師「有你真好」的親筆題字,目睹僧信兩眾對大師的愛戴,怎能不為人間佛教的無盡潛力和偉大成功,為大師「把佛法推動到社會,推動到家庭,推動到人的生活裡」的偉大修為,而感激萬分呢?
細讀「四十說」與詩作,大師用更多文字,回顧七十七番寒暑,學法、弘法、護法所經歷的「艱難困苦的辛酸」,一言難盡的「苦難、屈辱、傷害、歧視」。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蒙佛陀的加被,信徒的熱誠」,「讓大學辦起來了,中學辦起來了,小學也辦起來了,甚至於電台、報紙都辦起來了」,佛光山上,幼有所教,老有所養,僧持戒行,信重禪淨,欣欣然,蔚蔚然,佛國淨土成就在人間。
回顧七十七度春秋,主張「弘法要有文字的外衣,哲學的內涵」,孜孜不倦地「揣摩、用心、努力的把所有的佛法變成現代的語言,講出來給大家都能懂,可以受用」,或以事顯理,或以理明事,契理契機,開創人間佛教的方便法門,用音樂、歌唱、舞蹈及種種科學善巧,遍灑佛光法水,圓融環球因緣。
回顧七十七個歲月裡,立志像佛陀那樣「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自願一天要做五個人的事情」,夙夜不懈「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孜孜矻矻迎來「佛光山上,殿宇輝煌,佛光山上,聖賢流芳」。這是大師發揮極致的「人生三百歲」,這是大師弘傳佛教的「百年佛緣」,能不令人感動萬千!
掩卷長思,大師慈容笑貌浮現眼前。
我欽佩大師。手中「空無一物」,享受「苦難、貧窮、奮鬥、空無」,卻「心懷度眾慈悲願」。無量大願,無私無我,大師貧僧不貧。
我敬仰大師。契合佛法,為百千萬僧信立規示教,順應時代,宣導「三好、四給、五和」,堅持「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般若為用」,勇創一代新宗。
「自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時時不忘祈願世界和平和諧,時時不忘引導眾生尋求禪悅法喜。大師既是虔誠修行的貧僧,更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活菩薩。
我衷心祝願大師,健康吉祥。像阿彌陀佛一樣,活出無量壽,散發無量光,過一個超越時空的人生。更期盼更多喜愛佛教、尊重佛教、信仰佛教的人們,讀一讀這本《貧僧有話要說》,也許大家更能理解大師、學習大師,都會贊同「不離世間覺」的人間佛教,「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必然是未來人類社會的一道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