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喪母之痛 朱塞佩.瑪志尼
二十九日,星期六
今天上午卡羅納來上學的時候,臉色蒼白,眼睛哭得又紅又腫。為了安慰他,我們在他課桌上放了幾件小禮物,他只是看了一眼,也沒有很在意。老師為了幫卡羅納打打氣,準備讀一篇文章給他聽。老師轉身對他說:「卡羅納,鼓起勇氣來,跟大家一起把我朗讀的文章寫下來。」於是,我們拿起筆,老師開始讀:
朱塞佩.瑪志尼,一八○五年生於熱那亞,一八七二年在比薩去世。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也是才華橫溢的作家,還是義大利革命的啟蒙者和先驅。他擁有滿腔愛國熱忱,四十年中始終過著漂泊的貧困生活,雖遭迫害和放逐,仍堅持遵循自己的道德準則,始終不改變自己的決心。朱塞佩敬重母親。他從母親身上遺傳到許多優點,繼承母親的堅強意志、高尚品德和純潔靈魂。當他一位忠實的朋友因母親去世而悲痛萬分時,他寫信安慰這位朋友。下面引用的幾乎是這封信的原文:
「朋友,在這世上,你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母親了,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我現在不想去見你,因為你現在的痛苦雖然非常沉重,但又非常神聖,你不得不忍受,不能不自己去戰勝。你要明白我這句話的含意:必須戰勝痛苦。悲痛中存在著不神聖亦不純潔的消極想法,這些消息的想法不僅會玷汙純潔的靈魂,還會使靈魂陷入軟弱和低落的境地,你必須戰勝。但不可否認,悲痛中還存在著能使靈魂變得偉大文雅的高尚精神,這是你應朝夕相隨且永遠保持的精神。人世間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善良母親的位置,不論在痛苦中,還是在安適中,只要一息尚存,你就該永遠想著自己的母親,緬懷她,熱愛她,哀悼她,這樣才算對得起她。啊,親愛的朋友,請牢記我的話:死亡並不存在,死亡什麼都不是,沒有人可以理解死亡。生命就是生命,遵循自己的法則,那就是活下去。你昨天雖然還有一位母親在世上,今天你卻有一位在天堂的天使。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永恆的,隨著塵世生活的流逝而不斷強大,母親的愛也是如此,她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愛你。為了她,你也要對你自己的行為更加負責,你能不能在另一個世界跟她再次相會,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取決於你的表現。為了敬愛你的母親,你必須變成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把你的歡樂帶給她。從今以後,做每件事情時,不妨捫心自問:我母親會同意嗎?你去世的母親成了一名與你相隨的守護天使,你必須向她報告自己的一言一行。你要堅強善良,要禁得住絕望和庸俗悲痛的磨練,在偉大靈魂經受巨大苦難時,你要保持鎮靜,因為這是你母親的願望。」
老師接著說:「卡羅納,你要堅強,要平靜下來,這是你母親的願望,懂嗎?」
卡羅納點點頭,同時,大滴大滴的淚珠撲簌簌滾落在他的手上、作業本上和課桌上。
(摘自《愛的教育:一個小四學生的成長日記》,木馬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愛德蒙多.得.亞米契斯
(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
出生於義大利因佩里亞,十六歲加入軍隊,參與過多場義大利獨立戰爭,退伍之後便投入寫作。他的小說及短篇故事都頗受歡迎,尤其一八八六年發表的兒童文學作品《愛的教育》(義大利書名Cuore原意是心),甫出版便廣受歡迎,短短兩個月內便再版超過四十次,在全球翻譯超過二十五種語言,至今有上百種版本,讓亞米契斯一躍成為世界級作家。一九○一年,美國文理科學院(相當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機構)將亞米契斯選為外國榮譽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