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GDP成長率竟只剩下百分之零點六四,和原先預估的百分之三點零五簡直天差地遠,主要是出口不如預期所致。圖/林伯東
【本報台北訊】抵擋不住的出口大逆風,壓抑經濟成長率,行政院主計總處昨日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GDP)僅百分之零點六四,概估值遠低於原先預期的百分之三點零五,主要原因是第二季商品及服務輸出大減,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造成的負面貢獻。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簡任視察王淑娟說,第二季出口遭遇大逆風,第二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減百分之九點八一,是二○○九年第四季以來最大減幅;服務部分,因為陸客來台觀光人次減少百分之二點九二,結束連續十五季正成長;使得商品及服務輸出實質負成長百分之一點三,較原先預測值大幅減少四點五七個百分點。
輸出方面,受到農工原料價格下跌及出口衍生需求減少影響,第二季按美元計價商品進口減百分之十四點九,但受到日圓、歐元貶值影響,國人出國旅遊人次增加,帶動服務輸入成長,扣除物價因素後,商品及服務輸入實質成長百分之一點九三。輸出與輸入相抵,國外淨需求拉低經濟成長率二點零七個百分點。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表示,對於下修GDP至百分之零點六四「跌破眼鏡」,他也坦言,依據目前數字,全年GDP要保三「困難度會非常高」。
曾銘宗解釋,原因是第三季與第四季向來就是電子業的傳統旺季,下半年出口復甦的可能性大,且國發會與經濟部都預估下半年出口相對樂觀,搭配行政院推出「經濟體質強化七大措施」,可以繼續觀察。
經長樂觀 產業界剉著等
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上半年出口表現差是因為油價下跌及大陸需求持續疲軟,他強調,這些都是全球共同面臨的課題,近期經濟部也有因應計畫準備上路。
這些計畫包括,經濟部將推動系統整合輸出,及投資雙印帶動出口,解除台灣出口長存的「雙集中」問題,即出口產品過度集中在資通訊產品、出口市場過度依賴大陸。
鄧振中說,從上半年數據看,儘管出口面臨波折,不過,投資、就業、薪資消費目前表現的還不錯,未來另一個努力工作的重點,就是要確保三者動能依舊充足。產業界表示,GDP下修主要問題仍在於台灣產業結構不佳、未能因應世界潮流轉型,即便短時間GDP數字轉好,產業若未能找到方向,後續恐面臨經濟崩壞,對產業界來講是嚴重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