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 禪學營惜別 大師:信仰在心中

李祖翔 |2015.07.29
1932觀看次
字級
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展開參訪行程,他們一路討論佛學、稱念佛號,對佛法興趣濃厚。圖為青年拿著法師結緣的台灣名產鳳梨酥。圖/記者邱麗玥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不二門前與香港青年親切對話。圖/記者邱麗玥
抄經祈願。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圖/記者邱麗玥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二十六日晚間在佛陀紀念館萬人照相台,為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近一千五百位全球青年接心開示。前十分鐘先敘述佛教有「三不怕」,不怕提問、批評與壓制;接著一小時,開放學員暢所欲言提問,共有十三名來自大陸、歐洲、菲律賓等國青年提問。

星雲大師接心開示前,青年學會一首〈惜別歌〉,是第一屆佛學院畢業典禮時大師填詞,大師聆聽後說:「你們唱的這首歌,讓我想起五十年前;相隔半個世紀再聽聞,因緣殊勝。」

環境隨心轉 無礙

佛教不怕人懷疑、不怕提問,禪宗更鼓勵從懷疑入門,大疑方能大悟,不疑就不悟!星雲大師為青年提問做了引子。澳門青年首先提出:「面對天災人禍,如何沒有罣礙?」大師說:「娑婆世間,天災人禍免不了,但心所向善,氣候景象乃至社會都會因為我們的心變得美好,而殺業愈少、災難就愈少。」

南京青年提問:「如何與表裡不一的人相處?」大師回答:「上等人,不計較不好的事;中等人,相互對立,一來一去;下等人,人未犯我,我卻犯人。大家可以捫心自問,該做何種人,別問他人。」

北京青年問:「佛陀悟道是創造真理,還是發現真理?」大師回應:「佛陀是人、不是神,宇宙人生不是他所創。世上宗教信仰都不在外面而在我,我的心中信耶穌,心即是耶穌,是佛祖就是佛祖。什麼樣的心造就什麼樣的人。」

星雲大師致力興學,菲律賓光明大學的學生請教:「您不認識我們,我們和您也沒有關係,為什麼願意給我們這麼多?」大師答道:「世間均有因緣,不認識但有緣分,把好因好緣給別人,世界豈不是很美麗?」學子群起感謝大師並高喊:「我們愛你!」大師笑說,菲律賓信奉天主教,你們都能愛一個出家人,我自然也能愛你們。

青年還提出人生該追求什麼、怎麼讓心不向外浮動、佛法要去哪尋等問題。星雲大師答覆,「無知、迷茫是成長必然的漫長路,但得自己解決,不過佛教能增強自我信心、發揮自我能源,不斷向上。」而要如何找自己的心?大師表示,但參加生命禪學營即是找回自己的方法,不要灰心、確定目標向前總會如願。

心能源充滿 不苦

那麼星雲大師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心?大師說:「不能說,不能透過麥克風說,需要心來響應。」希望青年將來有與大師印心的一刻。

最末,一位青年詢問大師如何面對苦難?大師回應,感謝師父訓練他做「貧僧」,一無所有、不養貪心就不苦。大師也期許禪學營給青年充電,心的能源充滿,什麼都好了。大眾為感謝星雲大師開示,再次唱起〈惜別歌〉,歌聲繚繞在佛館的月色中。

惜別歌

今朝一別,各奔西東,何時能再相逢?

同室共修,吾道不窮,盼望魚雁常通;

努力奮鬥,立德立功,前途要自珍重。

興教創業,全始全終,且喜志合道同;

為教爭光,為己爭榮,要把佛法興隆;

弘法利生,闡揚宗風,但願時能相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