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千里行 在佛光山找回自己 Kenneth Svedlund(瑞典):覺照利他慈悲 慶幸找到人生出口

李祖翔 |2015.07.27
1303觀看次
字級
在西方國家蔚為風潮,我從小對寺院生活感興趣,但是沒有朋友能讓我暢所欲言。我出社會三年,對人生方向一直感到迷惘,工作告一段落後,我在菲律賓佛光山體驗三個月的寺院生活,再到台灣參加禪學營。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圖/記者邱麗玥
禪在西方國家蔚為風潮,我從小對寺院生活感興趣,但是沒有朋友能讓我暢所欲言。我出社會三年,對人生方向一直感到迷惘,工作告一段落後,我在菲律賓佛光山體驗三個月的寺院生活,再到台灣參加禪學營。

佛光山很寧靜,也很國際化,法師都會說英語,教育課程的品質高,大家因此更投入。不同背景卻有相同年齡、興趣、理想的人相聚一堂,很吸引我,即使是晚上,也能聽經參禪。

在台灣第二天就有東西碰觸到我心。記得是在齋堂過堂,一個學員不小心摔了碗,大家轉頭過去,我卻看見一隻蝴蝶在那個人身旁飛舞,剎那間我感受到了和諧,覺得那就是禪。

未來想走的路漸漸清楚,外面的世界讓我們畢業後就急著做事、賺錢,不知道為了什麼;現在知道,賺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應該先追求心靈需要的東西。

幾天下來,我想了解的佛法愈來愈多,我認為把自己放在新環境,就能跳出以前設的框框,例如我多了正念、了解自己的想法、對外在環境也有覺照力,更重要的是,我有了慈悲觀,我想為社會大眾服務、特別是幫助孤兒和貧困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