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毛麗貞屏東報導】患有腦性麻痺的秦榮輝,用簽字筆一筆一畫,畫出原住民圖騰及生活故事,個性開朗的他,克服肢體障礙,就讀廣告設計科即展露繪畫天分,顫抖的手畫出的作品每張都具創意,雖然講話吃力,但仍不脫淘氣,屏東基督教醫院文化走廊目前正展出「與圖騰共舞—秦榮輝個展」,展期至月底止。
生長在泰武鄉武潭村的秦榮輝,大家都叫他「ㄚ瀨」,三歲那年因生病延誤就醫導致罹患腦性麻痺,個性開朗、堅強的他,不因此感到挫折與自卑,不僅克服身體的障礙和一般小孩一樣玩耍活動,國中畢業後輾轉進入潮州志成商工就讀補校廣告設計科,當時教授素描課程的莊老師發現他對畫畫非常有天分,不斷給予鼓勵、教導,勤學的他進步神速,無論在觀察、描寫、透視都相當有能力,作品十分出色。
秦榮輝一路走來,不因身體障礙而放棄自我,依然靠著毅力、用心生活,不料二十五歲那年,腦性麻痺病情加重,不但身體向右傾斜、手部顫動,連說話都備感吃力,他還是不放棄畫畫,但水彩的細緻表現已無法揮灑自如,於是改採簽字筆等硬筆作畫。兩年前,在老師的協助下,秦榮輝在高雄壽山寺舉辦第一次的畫展。
自從父親過世後,秦榮輝就靠殘障津貼生活著,這兩年他每天到沿山公路旁的麵店,坐在固定的位子作畫,一幅畫需要三到七天才能完成。在泰武鄉開設診所的葉明勳醫師認識秦榮輝後,便不斷鼓勵他走出來,主動和外界接觸,推銷自己的畫作,還幫秦榮輝製作「自傳」,讓他「不費唇舌」地自我介紹,並自掏腰包將圖印到衣服上,希望能幫秦榮輝開拓更多的路,可惜銷路欠佳。
這次在屏基的畫展也是透過葉醫師的引薦,秦榮輝自己帶著作品集,從泰武鄉騎著機車到屏基洽談而成。
成立個人工作室,能夠自給自足,是秦榮輝最大的願望,偶爾他會騎著摩托車到河
邊釣魚尋找靈感;或者與長者聊著祖先的傳說與圖騰,其作品可以看到小米、芋頭、杵臼、鞦韆等生活化的素材,把原有的圖騰重新組合構成另一種圖像,突破刻板印象,保有原住民豐富的生活感情,原本秦榮輝的畫作只有單純的黑與白,直到今年才開始加入其他色彩,畫作更顯亮眼。
患有腦性麻痺的秦榮輝(中)克服肢體障礙展露繪畫天份,開朗的他,創作品令人驚豔。記者毛麗貞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