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之外 在攝影的路上 文/阮義忠 |2015.07.26 語音朗讀 18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北港,1979 阮義忠 一九五○年出生於台灣宜蘭。早期曾任《幼獅文藝》編輯,退伍後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一九七五年轉任《家庭月刊》攝影,同時撰寫本土攝影報導文章。一九八一年,由攝影跨行到電視節目製作,以紀錄片《映象之旅》等廣為人知。 旭海,1986 文/阮義忠 我所擁有的第一架相機是專業化的單眼相機,在光圈、速度的曝光值設定方面,只需花上半個鐘頭去了解,就可進入狀況。況且還有準確曝光表可供參考,如果不需搶鏡頭,只要慢慢調弄,拍出在技術上沒有差錯的照片,是一點也難不倒我的。然而,這架性能優異的照相機,在我剛踏入攝影之路時,竟帶給我無比的煎熬。 由於鏡頭光圈很大,反光稜鏡又是那麼透亮,從觀景窗看出去的影像,竟要比以肉眼目視明晰得多。所面對的一切,一下就被特定的框框界定出來了,令我一點也無法像往常一樣,漫不經心地流覽、逃離發生在周遭的事情。 單眼相機在調焦時會顯示物件的景深,讓你看到一個人的輪廓由模糊到清楚。這樣的過程,簡直就像是在探討此人的意義。如果這個人對我沒有意義,我就沒有理由把焦距對在他的身上,我這麼困惑地想著。 照相機開始令我質問自己——到底,你要拍什麼?拍眼前景物的哪個部分? 在一群人當中,要把焦點凝聚在哪張臉孔?在萬華的巷弄裡,到底應該拍觀光客圍著賣藥郎中看表演,還是拍躺在街上的乞丐?這些質問的關鍵終究只有一個——你看到的東西對你有什麼意義?只有當發生了意義,才會自然而然地明白如何構圖、把焦點對在哪裡、在哪個瞬間按下快門。但是,當此人和他的生活對你沒有任何意義,你就會像個呆子,背個相機在大街小巷裡亂晃。 說實在,我曾經背著相機「亂晃」過很長久的一段時間。並不是我對觀景窗內看到的東西無動於衷,而是我又重新看到自己成長過程所孕育的怨恨。透過相機,我又看到了農林、土地、勞動和永遠一成不變的生活……,我無法在我怨恨的那種生活方式中去找創作題材,去發現值得肯定的意義呀! 一直到現在,我還不很清楚,自己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熬過那個拒絕土地、拒絕現實生活的階段。我只知道,自己的怨恨情結是如此之深,以至於沒有任何單一事件能使我解開糾結。也許是因為那麼沒信心、那麼虛弱,所以我只敢把相機去對準那些完全不會排斥我的人——看起來就能感覺到和藹可親的一些臉孔。 但我終究走對了第一步,在人性最真誠、最善良的一面中求得了庇護。慢慢地,我發現,擁有這種可貴氣質、良善的人們,都是那麼認命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工作著、生活著。他們大都是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鄉下人,更沒念過什麼存在主義、現代詩。他們的一切都是從勞動、土地中學到的。 我的鏡頭開始不知不覺地為這些東西所吸引;但我怎麼也無法將農村、土地、稻田和勞動的人們拍成沙龍式的異國情調或田園風光。因為對我來說,這一切都太熟悉了!透過觀景窗,我的童年、我的艱苦歲月、我的自卑和誇大都回來了。 我就是這麼一天天地拍下來的。那些人,那些土地,透過我的相機令我溫暖和感動,使我一天天從幼時的惡夢醒過來。有些冰封的東西開始在我心中融解,我漸漸不再覺得自己的成長過程是可恥的經驗。 十三年就這麼過去了。回顧來時路,攝影工作等於是我對自己成長過程的檢討。那只是自私的行為,我沒有拍出這些可敬的勞動者所面臨的困境,只是表達出了令我重生的這分高貴情操,展現了令我重新敬畏、感激的這片沉默而寬容的土地…… (一九八七)(摘自《想見,看見,聽見》,有鹿出版) 作者簡介 阮義忠 一九五○年出生於台灣宜蘭。早期曾任《幼獅文藝》編輯,退伍後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一九七五年轉任《家庭月刊》攝影,同時撰寫本土攝影報導文章。一九八一年,由攝影跨行到電視節目製作,以紀錄片《映象之旅》等廣為人知。一九八八年起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長達二十五年。三十多年來,阮義忠跋山涉水,深入鄉土民間,尋找動人細節,拍攝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珍貴照片,作品也成了台灣獨一無二的民間生活史冊。著作豐富,出版《正方形的鄉愁》、《北埔》、《八尺門》、《人與土地》等十餘本攝影集。論著《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被視為海峽兩岸的攝影教育啟蒙書;所創辦的《攝影家》雜誌(1992-2004)被譽為攝影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阮義忠攝影作品為海內外重要機構展出及收藏。多年來深刻且廣泛影響全球華人地區的攝影視野。 前一篇文章 一念隨筆 不合時宜 下一篇文章 捕捉當下 相機要保持赤裸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9退休之後2025.05.01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小說賞讀】引路人:特納【職場心法】同理自己 也同理他人 作者其他文章讀人讀景 枯樹的示相讀人 讀景 洱海邊的種樹人讀人讀景 為平凡人的平安日子祝賀巷弄故事 迷宮與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