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星球多達千億顆 遙不可及

文/戴定國 |2015.07.26
2008觀看次
字級
菲力可斯星雲位於寶瓶座,距離地球六百五十光年,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狀星雲,由質量比太陽大三倍的超新星爆炸形成,看起來像一隻巨大的眼睛,稱為「上帝之眼」。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六月十九日在賓夕法尼亞州,小朋友爬上飛碟玩耍。這是NASA辦的火星年活動,火星一年等於六百八十七個地球日。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藝術家想像描繪的開普勒62星系。它包括五個天體,它們的運行軌道圍繞著比太陽稍小也略暗的淡黃色恆星。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為了解太空人在火星可以吃什麼食物,六名研究人員花了四個月時間,進駐夏威夷八千英尺高的貧瘠火山,住在熔岩拱形屋內模擬。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天文學家認為55 Cancri e行星的三分之一質量是鑽石,圖為這顆「鑽石行星」的剖面想像圖。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從冥王星傳回的照片,可以看到高山,而且完全沒有隕石坑。這些發現令科學家狂喜。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文/戴定國

美國著名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在二○一○年預言,地球將在兩個世紀內毀滅,人類必須移居火星或其他星球。不少科學家反駁此末日預言,並認為人類不可能移居外星。

但近年各國發展航太科技,積極探索太空發現,移居外星並非不可能。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研究顯示,銀河系可能有將近十億顆恆星擁有適合生命存活的條件;美國太空總署(NASA)更宣稱已發現至少一千顆「宜居星球」。二○一三年,天文學家甚至說,根據NASA開普勒望遠鏡的數據分析,銀河系可能有多達四百億顆大小與地球差不多的「可居住」行星。

與地球相似 仍神秘難測

「宜居星球」向來難覓,竟突然變得這麼多!比起一千顆、十億顆,四百億顆是多麼龐大的數字!只要太空科技夠進步,人類可說是愛到哪就到哪。

宜居星球須符合兩項指標(見表),宇宙裡,除了「宜居帶」(habitable zone),還有「適居帶」(Goldilocks)。今年一月,天文學者吉耶爾莫.托里斯宣布,發現有八顆行星在容許液態水存在的距離,圍繞它們的恆星運行。這樣一來,可能適宜居住的「適居帶」(Goldilocks)行星就多達數十顆。當然,這還取決於如何定義適居帶。托里斯說:「宜居行星不斷發現,卻依舊神秘難測。」

適於生存 距離六百光年

四百億顆真是天文數字,讓我們縮小範圍來看。二○一二年,NASA歸納出幾顆宜居星球,太陽系唯一擁有大氣層、山脈及河流的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和系外行星「葛利斯581g」(Gliese 581g)居排行之首;再來是火星,百分之三地區有適合孕育生命的條件;而木星的第二衛星「木衛二」,表面有深達十公里的冰層,下方有大量液態水。

Gliese 581g位於天秤座,質量是地球三到四倍,可能是個岩石星球,有足夠重力維持大氣層,表面存在液態水。表面重力約等於或略高於地球,人類可以用站姿行走。如果之後的研究得到證實,它將是最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有著和太陽系最相似的行星系統,是可居住行星。但它距離地球二十光年,雖然「宜居」,但遙不可及。

天文學家另發現,距離地球六百光年的恆星系統「開普勒-22b」(kepler-22b),是目前發現最小也最適合表面存在液態水的行星,地表溫度僅攝氏二十一度,比地球還適於生物生存。但六百光年的距離,是三十倍的「遙不可及」,非今生今世所能到達。

NASA七月二十三日宣布,發現一顆猶如「第二個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取名克卜勒452b,位於較宜人居的地帶,天文學家戲稱為「地球2.0」。但它距離地球一千四百光年,更遠。

聖塔克魯斯加州大學的渥特說,「能夠這麼快探測到Gliese 581g,顯示銀河系附近這樣的行星一定非常多。適合人居的行星可能占百分之十或二十,乘以銀河系中的恆星總數,約達一千億顆左右,這樣的系統可能光是存在於我們銀河系裡,就有數百億個。」

一千億顆?天文數字愈來愈大了!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亨利說:「由於先前估算值相當小,因此這次的新發現,引來一片驚訝。」隨著此類行星的數量不斷增加,天文學者開始下一步的探索計畫,測算哪顆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最大,需要什麼工具到達,「從而終結我們在宇宙中的孤獨感。」

微生物伊甸園 令人鼓舞

美國天文學會研究表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搜尋五年,發現愈來愈多與地球十分相似的世界。即使是個石球,只比地球體積稍大,只要有適量的光和水,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微生物伊甸園」。

耶魯大學天文學者德布拉.費希爾表示,過去二十年的進步「十分驚人」。開普勒已發現四千一百七十五顆疑似行星,其中有一千零四顆得到證實。不過,大多數都距離地球數百光年,因為太遠,無法進行詳細研究。

紐約時報報導,尋找距離地球較近的適居帶行星,將是「凌日系外行星勘測人造衛星」(TESS)的任務。這種衛星將於二○一七年發射。「但如果我們想知道這些行星的天氣狀況、是否有水乃至生命,還需要更強大的工具。」

美國NASA無人太空船「新地平線號」飛行九年半、四十八億公里後,終於在七月十四日最接近冥王星,距離僅一萬兩千五百公里,成為第一個飛掠過冥王星的太空船。

「新地平線號」被形容為歷來速度最快的太空船,目前的飛行速度為每小時四萬九千多公里。到冥王星的四十八億公里要飛行九年半,那麼,數百光年要多久?又要多久才能製造出「更強大的工具」?這些「天文」數字,都是目前無法想像的。

從木星上高速公路 加速到冥王星

美國太空總署二○○六年發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以約五萬公里之高的時速,經過九年半、約四十八億公里的飛行,掠過冥王星。但若非應用一個技術,到達冥王星的時間會更長。

這個技術不算新,和數十年前探索外太陽系的「先驅者號」和「旅行者號」基本上一樣,靠的是「借力使力」。科學家由電腦程序計算飛行軌跡,再藉助木星引力,以拋射效應獲得加速度。紐約時報報導的標題是:「去冥王星,在木星左轉上高速公路」。

計算時,得考慮太陽和各行星的引力作用,讓「新地平線號」旋轉的同時,也稍稍偏離航向。充當「新地平線號」電池的「鈈」散發的熱量,也產生少量推力。照射到探測器上的太陽光產生的少量壓力,也一樣產生推力。

所有因素都必須考慮進去。但計算無法完美,因此在九年半的時間裡,「新地平線號」曾九度點燃推動器,進行小的航向修正。最近一次修正,是在抵達冥王星前兩周。細節很重要,兩個導航團隊獨立計算,然後進行對比和校準。只要稍稍偏離航向,進入大氣層將被撕碎。

冥王星任務的科學家說,他們瞄準得夠精確,就像開車從紐約去舊金山,抵達地點離出發前選定的停車位,誤差不到一公尺半。也像是位在紐約的人,將高球打到洛杉磯,一桿進洞一樣。

鑽石星 白金星 天上掉下禮物?

編號UW-158的小行星七月二十日接近地球,核心含有一億噸白金,價值高達三點五兆英鎊(約台幣一百七十三兆元),已有採礦創投公司研究開採可行性。

UW-158大約十個足球場大,不是球形,像是去殼的胡桃。旋轉速度相當快,每三十七分鐘轉一圈。所謂接近地球,是兩百四十萬公里,大約地球和月球軌道距離的六倍多,肉眼看不見,人類很難抵達。

UW-158下次飛近地球,將是二一○八年,距今九十三年。太久了,人類必須尋找其他機會。二○一二年,企業家成立「星球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目標直接取自科幻小說:從小行星開採珍貴礦物。目前已鎖定數十顆小行星。

前年,天文學家在距地球約四十光年的巨蟹座,發現一顆「鑽石星球」。這顆行星55 Cancri e的半徑是地球兩倍,密度是地球八倍,質量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純粹的鑽石。

這顆行星屬於「超級地球」,公轉速度比地球快很多,它的一年相當於地球十八小時。它非常接近其恆星,因此表面溫度高達兩千一百四十八度,可能熱得沒有生命存在。所以就算不是太遠,人類也無法登陸。

鑽石、白金行星可能成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嗎?美國太空總署 (NASA)等機構也對開採小行星興趣濃厚,除了「財富」,有些小行星上的礦物,可用來建造太空建築、提供太空探索和殖民的火箭燃料。

宜居星球的指標

「地球相似度」指數 大小、密度、與主恆星距離等

「行星移居度」指數 星球表面是否有大氣層等

行星落在一顆恆星周圍、擁有液態水存在的「宜居帶」(habitable zone),才有機會孕育生命。

太空旅程的限制

人類生理構造 外太空無重力環境,容易貧血;肌肉與骨骼也會受影響,罹患骨質疏鬆症。

人類壽命有限 旅程可能長達數萬億光年。

航太技術 費用高昂。突破光速前,一切免談。

太空危險 只要一粒米大的太空碎片撞擊,就能摧毀太空船,機率為萬分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