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後 創新的開始

黃有志 |2007.03.05
812觀看次
字級

傳統農業社會為順應氣候變遷、農作物生長條件,發展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方式,而農曆年逢農閒豐收歡慶的時期,人們期望以「除舊布新」總結以往、展望未來,祈求來年穀禾豐收,並與親人團聚,互慶新年的到來,而這段假期的高峰當屬元宵節,元宵過後才真是新的一年開始。

雖然社會結構不斷在變,可是,這個傳統節日更加深了國人的感情,尤其是家人團圓顯示倫理親情的可貴,不過深刻來看,農曆春節假期本質在「除舊布新」,也就是創新精神,除了把不好的習慣徹底改善,把積壓的工作做適當的處理。然後訂一個新理想,新的一年努力朝理想邁進外,另一個意涵就是要展現創新能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

除舊布新的本質主要在通過解決問題,用新的東西代替舊的東西,所以,不斷的創新就是展現除舊布新的活動。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梭羅來台演講時指出,新經濟時代制勝關鍵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能除舊布新,同時要能接受毀滅性的創造。

從節日的演變史來看,元宵約從三世紀開始,慢慢形成一種節慶,南北朝發展成一個固定的節日,唐末才稱為「元宵」,宋朝以後稱「燈夕」,到了清朝則有了「燈節」的名稱。民俗學者馬雷特說:「儘管民俗是在古代形成,但它屬於這裡和現在,它們隨時都會恢復青春。」元宵節是一個多彩多姿的節日,除了吃元宵祈求團圓外,各種活動不但具娛樂性,以民間故事為主題的燈展及燈謎,亦有教育意義,表現出古人的智慧,而各式花燈更發揮了不同民俗藝術的技巧。

近年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全台在元宵節當天,除台南鹽水蜂炮、台北平溪放天燈等地方特殊風俗活動外,也開發出許多新的活動,象徵意義就是具體表現創新能力。

因此,元宵必須賦予新的人文意義,就是激發創新能力、提倡創新精神。

黃有志(高雄市/高師大通識中心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