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來風】 飛出宮城 唐代小說中的縱躍輕功

文/林明昌 |2015.07.10
1604觀看次
字級

文/林明昌

唐代文學中俠客的武術,不分門派,且尚無花俏套路或招式,多半只表現於輕功及巨力。至於聶隱娘化為蠛蠓之類,則遠超過武術境界,接近法術。

輕功擺脫身體重量的限制,使人的行動更加快速且自由,正可發揮俠客冒險犯難、仗義行俠的風格。輕功的想像,十分古遠而浪漫。《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不死之藥與奔月之間,暗藏飛翔的企盼。但是現實的人類,不能如鴻鵠飛翔,只好寄託在「俠客」的文學世界裡。

唐代武俠文學中具輕功的俠客甚多,而且形態和境界也不相同。輕功的型態,大約可分為二類。第一種是縱跳靈活的縱躍輕功,第二種是日行千里的速行輕功。聶隱娘所受的刺客訓練第一階段,飛至上天刺殺鷹隼,即是縱躍輕功。

必須分辨的是,如果只是身形靈巧,動作敏捷,稱不上輕功,如唐忠武將軍辛承嗣能在馬跑百步的時間裡,鞴馬解絆,著衣擐甲,然後「上馬盤鎗」;還能在馬鞍上表演雙足直上捺蜻蜓,走馬二十里。但這都只是平衡及迅速的特技,並非輕功。

《原化記》裡的〈車中女子〉即有高明的縱躍輕功。故事在唐代開元中,一位吳郡人士入京應明經舉,結識了一群俠士。群俠之首是一位年約十七、八的女子,此女容色甚佳,花梳滿髻,衣則紈素。

女子請舉人享用饌玉美洒,數巡之後,女子委婉問道:「承有妙技,可得觀乎?」舉人初時還謙遜辭讓,經女子一再追問,舉人才答曰:「某為學堂中,著靴於壁上行得數步。」又在女子的懇請下表演一番,勉強在牆壁上走了幾步。

舉人的輕功並不高明,女子看完,令坐中諸後生也表演各類輕功特技,「有於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輕捷之戲,各呈數般,狀如飛鳥。」高超的技藝,把這位舉人嚇得不知所措。這位少見多怪的舉人,卻不知道真正高人乃眼前這位女子。

後來舉人遭女子手下連累,被逮捕審問,關在數丈深的坑洞內,仰望屋頂有七、八丈之高。屋頂只有一個一尺多寬的孔。吃飯時刻有人打開頂孔,以繩子垂送器具和食物而下。

到了深夜,舉人心中甚為忿恨,悲惋之情無人可訴。抬頭忽見一物如鳥飛下,降到身旁才發現,原來是個人。此人伸手摸了摸舉人,安慰說:「你嚇壞了吧?別怕,有我在。」原來就是先前結識的女子。

女子說:「共君出矣!」以絹帶一端緊縛舉人胸膊,絹帶的另一頭繫在女子身上。女子帶著舉人離開地穴,「聳身騰上,飛出宮城」。

穿靴走壁只能算是縱躍輕功之初階,至如女子自空飛下,又帶人飛出宮城,此等輕功可就高超多了,可稱縱躍輕功之上乘者。比起一去不復返的奔月不死藥,唐代文學裡如飛鳥上下的輕功想像方便好用多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