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的小提琴家曾宇謙,七月二日凌晨榮獲柴可夫斯基大賽小提琴組二獎。台灣音樂家史上首次在柴可夫斯基大賽中獲大獎。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被譽為古典樂界難度最高的柴可夫斯基大賽,台灣小提琴家曾宇謙昨日凌晨在第十五屆賽會抱回首獎從缺的小提琴組二獎,是這個項目的台灣第一人、華人第一位。先前曾宇謙表示過,這次若能得大獎,將不再參加任何比賽,專心於演奏生涯,以最好的樂音呈獻給樂迷和觀眾。
首獎難摘 21世紀4次從缺3次
今年小提琴賽首獎再次從缺;二○○七年日本神尾真由子摘金之後,二十一世紀舉行的四次比賽竟有三次冠軍從缺。
歷來在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除了一九九四年中國大陸聲樂家袁晨野,從未有其他華人得到首獎,亞洲國家只有日本曾在小提琴項目拿過兩次冠軍,一九九○年台灣陳毓襄曾於鋼琴項目晉級決賽六強。曾宇謙雖僅獲銀,仍是台灣史上最高名次。
每四年在莫斯科舉行一次的柴可夫斯基大賽,設有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男聲、女聲五個項目組別。自一九五八年創立以來,先後造就許多活躍古典音樂圈的獨奏者,和比利時的伊莉莎白女王、波蘭的蕭邦鋼琴賽並列為國際最頂尖的音樂大賽。
二十歲的曾宇謙獨得銀牌獎,至少肯定他是這次小提琴賽最傑出的演奏者,兩名來自俄羅斯、一名來自摩爾多瓦的選手並列三獎,反映評審團的猶疑決定。
眾人不解的是,拿到最高分的曾宇謙,為何未能獲得首獎?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李宜錦解釋,柴氏大賽的首獎門檻極高,必須在世界最頂尖的十二位演奏家所組成的評審團中,取得八位以上評審的認同,才能得到首獎,但「對我們而言,就等於得到首獎!」「讓我們台灣可以在國際發光發熱了」。
283歲破億骨董琴 奪獎利器
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被稱為音樂界的奧運,曾宇謙記取四年前的經驗,這次憑著奇美博物館出借的瓜奈里名琴,連闖三關進決賽。這把由義大利製琴師瓜奈里於一七三二年所製、價格破億的骨董琴,今年已二百八十三歲。館方表示,此琴音色具有深沉的爆發力,厚實的琴音不同於史特拉底瓦里琴的甜美,曾宇謙的老師羅桑提醒「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不只是浪漫派,其實很古典」,曾謹慎處理琴聲,終於獲得評審團的最高分肯定。
曾宇謙從小展露過人的音樂天賦,十三歲時考上美國費城Curtis音樂學院,鋼琴家郎朗也是讀這間學校。曾宇謙從十一歲起陸續征戰大型比賽,十五歲贏得西班牙薩拉沙泰大賽冠軍。
曾宇謙希望十年後可以一年演出五十場,有時間享受真正的旅行。曾宇謙言談中不疾不徐、條理分明,清亮的眼神中閃爍著對音樂的熱愛,一個非音樂科班出身的台灣中產階級家庭小孩,以優異的琴藝跨越夢想與現實的距離,曾宇謙不只在台灣,在世界古典樂壇,都已被視為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