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市五條港歷史區域地方文化館傳統藝文中心「施姓大宗祠」,昨天舉行上梁儀式,展開修復工程。定居日本的施玉森帶著首次來台的兒子施泰和到場觀禮,記錄儀式過程。
四十八歲的施泰和拿著相機記錄過程,對於不懂的儀式則用英、日語詢問在旁觀禮者,一一記錄實況,他笑著說,「第一次參加宗祠活動,感覺很有趣。」
台南市海安路二段「施姓大宗祠」,民國十六年由南投聞人施學賢創建,占地百坪,現由台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管理委員會管理。
宗祠為單殿式三開間的傳統祠廟建築,因祠內木造構件腐舊,且屋頂漏水,文建會去年補助二百多萬元,宗祠也自籌二百多萬元作為維修經費,將在下月十九日完工。
管理委員會主委施義修表示,宗祠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都會結合文藝作家協會舉辦脩褉活動,有書法教學及傳統藝文演奏,結合琴、棋、書,再以茗茶代酒,打造文藝氛圍。
他說,為免影響今年活動,請工人提前進度完工。
宗祠修復項目有重建閩南式仰合瓦、馬背式的歸帶正脊與仿作抽換木構件。施義修表示,構件全由大陸訂製進口,包含金柱、石珠和柱礎,尤重防蟲、防潮處理,樑柱上的書法題字也商請鹿港詩人施文炳撰寫。
修復宗祠除了獲得全台施姓宗親回響,許多國外的施姓宗親也熱烈贊助。施義修說,下月將赴菲律賓向當地的施姓台商籌募經費,響應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