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的背後 文人行旅 省思關懷友誼

文/賴瀅如 |2015.06.28
1426觀看次
字級
「滿臉滄桑已耆老 七二手記少年心 不知量力論世事 步履蹣跚誰同情」黃光男的行旅隨筆雜記,寫滿了旅途中的心情和感觸。圖/香海文化提供
《竹泉遊蹤》 作者:黃光男 圖/香海文化提供

文/賴瀅如

黃光男的旅行特別不一樣。或許在別人眼中過眼雲煙的小事,在他看來感觸卻似湧泉源源不斷,說自己偏偏想不開,尤其對於文化、藝術和社會等事。

在他四十七年的公務生活,有機會到國內外各地洽公,並參訪過許多異域文化,因而寫了不少描述奇風異俗的見聞。他說,大多是一些即興時的筆調和直覺,這些行旅中所看、所思、所寫、所繪,編輯成了《竹泉遊蹤》和《石坡記遊》二書。

二○一四年二月,《石坡記遊》出版之際,黃光男先生卸下行政院政務委員一職,有些突然。

為了送新書見面,我和黃光男先生約在他住家樓下的大廳。卸下公務身分的他,未著西裝,一身輕鬆衣著,我隱隱感覺到他悶沉的心情。他翻閱著新書,拿起筆在扉頁寫下「瀅如:光男退休第一天」,這一行字透露著什麼?我一時語塞。沒想到在他退休的第一天,我是他見的第一位訪客。和煦的陽光從落地窗玻璃透進來,伴著幽幽的流水聲,我靜默聽他說話,有心情有回憶也有對未來的規畫,發現七十歲的老人家浪漫情懷依舊,悲天憫人且親和至真。

感傷摯友相繼往生

在他眾多頭銜之中,我喜歡稱呼他為「黃校長」。那是他在一所藝術學校任職的頭銜,有著師生的情感和教育的奉獻,對一位投身美學研究和藝術創作者而言,應是很重要的人生歷程。

見面的地點從行政院辦公室回到黃校長的住家,有一位長者始終陪伴我心,也常出現在我們的談話,她是黃校長的老友、也是我的老師──周慧珠。往事歷歷在目,曾經兩位長者並行沿著徐州路台大醫學院圍牆走著,因紅磚道不寬我則跟在後頭,行履微跚的黃校長一路照護著嬌小的慧珠老師,還不時回頭關切我……

經過一年多,《竹泉遊蹤》即將出版,慧珠老師卻已不在人間。得知文友逝去,黃校長寫下「痛苦的心連在一起,就成為傷情,但願她安息。」當我收到留言時,並不知道在前一天跟隨他多年、感情似女兒的祕書黃文美突然間往生;而他的摯友漢寶德先生在之前也辭世了。

「眼淚老了,即便一小滴都是生命中的全部,只怕連一滴也沒有了,它將是澀澀如磨沙紙,在肉眼移動。」

接連失去好友,他悲痛不已,問我﹕「能為慧珠做些什麼?」

文人風骨真實不虛

《竹泉遊蹤》一書延續《石坡記遊》的風格,是黃光男旅途中觸景而起,異地自我省思的感懷之作,書中仍收錄他的手繪線圖,待讀者體會其細緻情思。然而,存在此書彌足珍貴的是永恆的情誼,紀念他的兩位老友周慧珠和黃文美。

在他任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期間,籌畫多次重要的國際性展覽,慧珠老師鼎力協助規畫製作導覽手冊。她終其一生守著編輯這畝田地,但從未將自己的文章集結成書;黃校長表示,如果有朝一日,能將慧珠的文稿編輯成冊,他一定全力成就……。

「從縫細之間尋找被遺落的真實,一葉一花一世界,何須整園無蜂蝶。盆栽滿眼是花圃,懸掛藤蔓是花葉,還有水浮花簇成蓮影,不知何處是真心花蕊。」

黃校長經常以「石坡」或「竹泉」為名,發表文章或畫作。他隨處觀察細微,興之所起,即寫速畫,充滿悲憫天地、關懷生命的真摯情懷;尤其關注世界各國歷史、文化的變遷和發展。

他囑咐我將累積多年一本本的小畫冊帶回掃描、存檔、編輯入書。我們一起走到巷口道別,他要去接孫子下課。

猶在眼前的長者身影,如今缺一。唯有「真實不虛」,於行誼、於風骨,長存在人間,令知者懷念不已。

(本文作者為香海文化主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