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近來創客活動成為兩岸交流的主旋律,先是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在廣東深圳揭牌、接著深圳創客周活動熱鬧舉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出席基地揭牌儀式,宣布這個平台可成為兩岸創客的創業基地試點。他說,創客和創新產業不同,創客是基於愛好與興趣,可以帶動大眾接觸科學技術,社會的進步會更快。
據了解,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未來吸引兩地青年創客創業團隊入駐,將集創客研發、展示、培訓、知識產權保護、品牌推廣和金融等服務於一體。在深圳創客周期間,台灣自造者協會和Fab Lab Taipei、眾社會企業、SlingX孵化器等都確定入駐這個兩岸創業基地。其中,台灣團隊Fab Lab Taipei在參與「二○一五深圳國際創客周」系列活動時,展示了一項3D列印的布袋戲偶,吸引當地民眾觀看。
Fab Lab Taipei創始人、同時也是台灣自造者協會理事長的洪堯泰表示,兩岸創客其實在基本精神上略有不同。他說,台灣的創客比較接近歐美,純粹是因興趣而參與,就像偏向理念的宗教家;大陸的創客則較為急功近利,以賺錢、市場化為目標,就像是重視營利模式的企業家。
洪堯泰表示,創客如果希望能提升國家經濟,從代工業轉移到產業鏈的上游,需要更多的是將腦子裡的創意實踐出來。至於,台灣創客面臨營運難題,沒有太多商業產出。洪堯泰說,雖然台灣創客產值量低,但整個過程是一個技術或是文化累積,在製造過程中激發出很多想法,未來或許會有商業模式,幫助青年創業。
台灣創客發展沒有大陸快速,洪堯泰認為,「Maker」的精神應該是根植於生活中動手去做,創客不一定要創業。
近來台灣已結合教育推廣至各學校,讓學生在手作的過程中享受樂趣,或透過社團發展「錯中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