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當雙膝、雙手觸地,額頭輕輕磕在冰涼的地板時,霎時若有所悟的豁朗起來。原來經過昇華的愛是浩瀚無盡的慈悲,今生尋尋覓覓的不正是要學習星雲大師的慈悲與發心嗎?多生累劫的精勤,不也為了點燃智慧的火炬嗎?
日常修行便是在生活中時時發心立願,不斷開發心量,激發為人服務、奉獻的精神。那麼,我就不能像個可憐的人兒,老是請求諸佛菩薩賜給我無災無難、賜給我智慧力量、賜給我包容慈悲,而是我要學習開發智慧與慈悲,才能做到自他無災無難。
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說,不管做任何事,一定要有力量,力量來自我們的發心立願,來自我們的慈悲力、智慧力、信仰力、道德力。從發心中莊嚴自己,每個人要發心立願,人生才會有目標。
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個願心,成就極樂世界;藥師佛發十二大願,成就東方琉璃世界;菩薩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發願修行六度萬行,廣度眾生,方能圓滿佛道。能發心吃苦、發心作務、發心服務奉獻,做什麼事都能發心,那麼發心有多大,成果就有多大。郭金桂(台北/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