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瑜
一位七十五歲的老媽媽自從老公過世之後,獨立扶養兩個兒子,但因長子有精神障礙,次子沉迷網路遊戲,成了足不出戶的宅男,接著,家中債務又逼身……最後,老媽媽帶著兩個四十多歲的兒子,一起燒炭,走了。
另一位媽媽帶著中度自閉症的大兒子,在母親節前兩天夜裡,坐在鐵軌上,等著火車迎面輾壓過去。
當時,這位媽媽也是飽受憂鬱情緒侵襲,又自認無力改變已經發生的人生際遇,於是……
人生無解嗎?
想到這些媽媽曾經享受家庭歡樂,最終卻以自己決定的方式了結生命,還將自己的孩子帶走,可以想像她們身心遭受多少痛苦的折磨。
這讓我想到──會不會跟我們從小不知不覺中吸收的一些想法和價值觀有關,例如:對於發生在自身、家庭或家族的事,總覺得這是屋內的事,不應該到處宣揚。出發點當然是為了保護家人的名譽、地位、聲望,甚至是財富,這部分也是無可厚非。
但是當我們著實撐不下去的時候,也要懂得向外求助,要勇敢走出「家醜不可外揚」這個影子信念的作祟,要知道及時求援,才能讓情況有所改善;明白「今天別人幫我,改天我幫別人」的道理。
「向外求助」其實是內心強大的一種表現。想想看,一個人要鼓起多大勇氣,才能打開封閉的心門,張開囁嚅的嘴巴說出:「我需要大家的幫助。」和表達:「我目前碰到很大的困難。」
或許在求助的過程,會碰到「扭頭就走」、「毫不留情」的人,讓求助者難堪不已;但大多數人還是心存慈悲,樂於助人。對於求助者的家庭困境,也不會取笑或譏諷,甚至,有人還會以平常心對待,貼心說出:「當年承蒙您家中長輩栽培,才有今天成就,如今有機會回饋,非常感激!」
生命騎士漢斯
有部電影描述一位德國三十六歲的年輕人漢斯,由於得了遺傳疾病「肌肉萎縮症」。兩年多來,除了媽媽和老婆琪琪以外,絕口不對外提起自己的病症,連他的親哥哥也毫無所悉。
直到漢斯和好友們進行一年一度的單車之旅時,再也隱瞞不下去了,因為他日漸消瘦的臉頰,還有踩不動的車程,在在都令好友們擔心,最後,他終於坦白說出。
「家醜不可外揚」這個影子信念曾經讓漢斯作繭自縛,因為不想讓大家知道他爸爸也是因為這個疾病過世;同樣地,也不想讓老婆琪琪過度擔心,而保留了內心的感受。
直到那天夜裡,大家圍坐在火堆旁分享心情,琪琪終於在眾人面前爆發了情緒。
琪琪說:「你還沒死,我已經覺得很孤單了,你知道嗎?」
「妳想要什麼?」漢斯含著淚問琪琪。
「我只想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我嚇死了,妳知道嗎?」漢斯終於用盡力氣說出最深層的恐懼。
隔天,大夥兒陪著漢斯來到比利時的奧斯滕德,原來漢斯早已和醫生約好要處理身後事,大家知道了真相,互相擁抱,哭成一團。
故事到最後,漢斯在好友、親人的陪伴下,躺在老婆的懷裡,在專業醫師協助下,逐漸闔上眼睛。
再脆弱的心靈,也需要勇敢道別。
再難分難捨的感情,也需要適時放手離去。
就在這部電影《生命騎士》的結尾,唱出如下的歌詞,令人心志為之一振:
心強體壯 就能熬過
靠你自己就可以找到力量
點燃生命的靈魂
我並不孤單……
福報提醒您珍愛生命
自殺防治專線0800-78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