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法》通過 鼓舞文化界

徐夢陽(台北市/研究助理) |2015.06.17
845觀看次
字級

立法院三讀通過《博物館法》,代表國內博物館界邁向一個里程碑,閱讀有關博物館的相關資訊,許多人無不倡議、希望有一部博物館專法來於法有據的進行規範,畢竟妾身未明的事情太多。

如今,這個眾人殷殷期盼的法律終於通過了,相信一定程度的對國內的文化界帶來極大的鼓舞與未來發展的藍圖。

就初步觀察,這個法規解決了長期以來博物館經營上的問題,也就是依法賦權給博物館,使其經營上肩負起相對性的責任與權利,往開放性與公共性的方向拓展。

在典藏品管理、人事任用、租稅優惠、民間捐助、國寶指定等也多有進展,使博物館的功能與專業性更加提升,在行政上也有方向可以落實其政策。

卸任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在接受雜誌的訪談中提到:「因為沒有『博物館法』,台灣七百多個大大小小博物館妾身未明,人員的聘用規章尚未建立,文創商品的開發、授權、販售,都無法做。」

三十年過去了,這樣的困境也許不只存在於博物館法,甚至其他藝文法條,還有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法規,但卻無法順利通過,停滯許久。

法律並非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法律卻是以全國人民為依歸的,而一部法律從草創到立案需要多少人絞盡腦汁的思考,拿文化法規而言,尚有《水下文化資產法》等尚待三讀與翻修的法規,但腳步卻緩慢或令人無感,有時候不禁反思,我們還有多少個三十年可等?

徐夢陽(台北市/研究助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