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日前新聞報導,來自德國的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副教授奧利華,七年來,走訪全台灣與離島四萬五千座墳墓,拍攝超過十八萬張影像,他帶著一顆崇敬的心,探訪每處墓地背後訴說的遷徙、移民、文化認同。這樣的研究顯示,台灣這塊寶地仍有相當多值得我們認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面對我們擁有的文化資產,全民應一同重視。
去年,導演齊柏林透過空拍,讓我們看見台灣;今年,看到奧利華運用配備衛星定位功能的數位相機,拍攝墓園及周邊區域,再由經緯度判讀。兩人都運用不同角度,看見台灣的現在與過去。
歷史學家艾德華卡爾曾說:「歷史是歷史家和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現在和過去之間無終止的對話。」現在科技進步,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成為台灣的紀錄者。
過去歷史研究,因具強烈官方色彩,大多偏重政治史,強調國家的傳承與正統性;後來歷史研究則因避免涉及政治敏感議題,對文化、社會史等領域進行擴展。研究也從「紙本」走向「田野調查」,主題更貼近生活。現在的歷史,並非全然都由歷史背景出身的研究者書寫,而是「百花齊放」,讓更多議題被重視。
「墓仔埔」對台灣人來說,除了清明掃墓會去,平時視為禁忌,這種觀念使「墓仔埔」成了卻步禁地。奧利華強調,抱持正面良善態度,就毋須忌諱害怕;他無奈指出,按快門的速度遠不及政府部門剷除墓園的速度,呼籲有關單位要以文化資產看待,妥善珍惜。
面對文化資產,外國人都如此用心且在意,身為這個家園的主人,更該好好維護與珍惜。
徐夢陽(台北市/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