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際原油每桶突破六十美元,中油宣布調漲國內油價,使本月汽油每公升累計上漲一點六元,依過去經驗,台塑石化應會在中油宣布實施時間後,晚幾個小時「跟進」。
自從油品市場開放,表面上中油公司壟斷局面不再,其實不然,以煉油天文數字的資本,放眼國內有此能耐又有意願企業家屈指可數,「經營之神」王永慶便是少數中的少數,他投資之初發出豪語,可以憋幾年不賺錢甚至忍受虧損,也要先把中油踩死,結果呢?
物價與油價可謂同體共生,汽油身上的「寄生蟲」太多了,以致中油公司常扮演「戴老師」─帶動漲,國營事業雖講求營利,但也有社會責任,中油身為公營事業火車頭,卻動輒「反映成本」戕傷民生,未穩定物價反成波動物價元凶。
筆者在大學時曾在加油站打工,站長職責列收油、結帳、報表製作等,代理值班站長(俗稱副手)負責打票(收據),及下班協助抄油表核算,加油員專責為顧客加油,及投油款入保險櫃,實際情形卻是,站長睡覺打坐,身段擺高高,油罐車進站由副手招呼,然後再抓其他員工「補位」,造成泵島上前線吃緊影響服務品質,有次職員全抽去出公差,單留一名工讀生獨撐大局,總處某組長不耐久候當場發飆,處長震怒差點大地震。
另外,中油光營業部門自總公司、台營總處、各營業處、營業站乃至加油站,業務組織層級疊床架屋,加上探勘處、煉油廠、油庫等,行政與技術冗員多、薪水高,且重金禮聘本土暨洋顧問,這些將軍轉任或洋和尚比照經理坐領乾薪,尤屬光怪陸離。
中油跟台塑有著孿生兄弟般的默契,每每調價總見「中規台隨」,實施浮動油價前後概如此,即使不算同步也幾近如影隨形,國內兩家油源大公司動作同手同腳,宣布漲跌時差「技術性犯規」,以逃避公平會處罰。
所以中油「獨門」生意看似遭台塑瓜分,實際壟斷情況猶在,而且國際油價漲時「朝升夕調」,降時須消基會與消費大眾千呼萬喚始出來,調幅只逢迎上意,視民意如流水。
國營企業民營化為經濟自由化趨勢,但如今口號震天價響卻僅是「狼來了」,搞個局部開放反倒拿市場機制幌子肆行壟斷,「正名」也白花錢,浮濫開銷盡找消費者埋單,這般穩賺行業,政府捨得民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