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噪音「生悶氣」 不如「出口氣」

蔡仁榮 |2007.02.27
423觀看次
字級

筆者友人春節時搭乘台鐵自強號南下,因車上有乘客猛講手機,令友人「一肚子氣」,筆者問他:「有沒有制止?」友人說沒有,既知那名乘客的行為不對,為何要鄉愿的成為共犯?

據調查,台灣的手機普及率居全球第二,但使用手機的禮儀恐怕得敬陪末座,也許這正是台灣人豪爽、沒心機個性的表現,但未必見容於公民社會中群己間應有的分際,以致產生「文化遲滯」現象,因此政府在大眾運輸系統,皆會向手機族宣導要輕聲細語,以免「顧人怨」,偏偏有人或因習慣而忘情,或因得意而忘形,徒增怨懟。

由此可見,中華民族(包括台灣人)骨子裡根本欠缺如吳英明教授(左楠地區社區總體營造推動者)所稱的「公民基因」,能出於「自律」而表現出合宜應對進退的人,寥若晨星,「他律」才是治本之道,即當事人必須接受「再教育」,才能幫助他們了解錯誤,「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才能讓彼等血液中的「公民基因」濃烈些。

因此,下次碰到講得口沫橫飛的手機族,與其「生悶氣」,不如「出口氣」,以「堅定的語氣、婉轉的態度」告知或指向「冒煙」的眾目,相信手機族不敢冒天下大不韙,所以千萬別讓自己成了噪音製造者的共犯。

蔡仁榮(高雄市/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