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高族群仇恨與對立 是轉型正義?

白明(台北市/商) |2007.02.28
571觀看次
字級

「二二八」事件今天屆滿一甲子,陳總統在以「人權與轉型正義」為主題的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時,直指事件絕非單純的「官逼民反」,而是「一個外來的獨裁政權對自由民主全面的否定,及一個黨國威權體制對基本人權徹底的戕害」。

在此同時,台灣智庫發表「族群關係與二二八民調」,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七點三的受訪民眾,感受到當前台灣社會族群問題「嚴重」,百分比創下近十年新高,學者認為,這是由於連年的選舉活動時,動員舉辦所謂大型造勢使然。

每逢選舉,不論是地方或中央性質,執政黨一定端出「台灣主體意識」的招牌,把泛藍打成「中共同路人或代言人」,而選舉結果顯示,只要執政黨強調族群意識,就如同陳總統每年二二八必將矛頭指向「外來的獨裁政權欺壓在地民主人權」,造成族群間的仇恨與對立升高,執政黨總能在深綠票倉獲得勝利,因此學者的分析確實有道理。

然而,不管「二二八」事件的成因為何,經過這幾年的廣泛討論和公開史料,真相應已大致還原,該補償的、該道歉的也都做了,一而再,再而三利用過去的歷史傷口,撕裂族群和諧,只為了選舉考量,實在沒有意義。

難道陳總統談話的意思是要「以暴制暴」,才能一報還一報,以洩心頭大恨?那一個民族的歷史沒有族群對戰,即使我國近代史,也是充滿著外侮侵略的斑斑血淚,難道我們為了帝國主義「八國聯軍」曾掀起腥風血雨,就斷絕和英美法德等經濟大國的貿易往來嗎?

仇恨不能解決事情,且讓逝者安息,並撫慰生者,讓「二二八」回歸單純的歷史事件,何必當成政治操弄和挑釁不同政黨支持者的工具?台灣不該再被「二二八」事件羈絆,否則族群對立造成政局動盪、經濟停滯,錯失和其他國家競爭的契機,相信不是「二二八」受難精英在天之靈所樂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