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貧僧有話要說》的忠實讀者,開始拜讀第一篇,就十分納悶,為何大師稱自己為貧僧?是一種謙稱嗎?直到第九篇〈我簡單的管理學〉,大師說:「其實,你問他們有錢沒有錢,可能他們說沒有,但你問他們生活得歡喜不歡喜,他們必然會告訴你生活得非常歡喜安然,不然,為什麼要出家做「貧僧」呢?」佛光山所有的貧僧們,每天為佛教、為大眾服務,儘管如此忙碌,忙得很開心,忙得很有意義,每個人幾乎都笑逐顏開,天天好似過年。
這是真的,就我個人對道場的認識與接觸,每位法師都有自己的工作,逢法會或其他重大活動,也要參與支援,有時還要為在家人傳道解惑,當然每日法師自己要求精進的功課,也不能懈怠,日常責任一點也不較我們在家人輕鬆;而在食衣住行上,就我所知,十分樸素,一如大師所言,生活隨緣、簡單,就是美好。
到佛光山參加活動、法會、誦經、拜懺,法師教導如何分辨貪瞋癡,遠離貪瞋癡,更再三提醒,學習到的領悟到的要帶回家,帶回生活實踐,不是只有在道場那幾小時而已;正所謂坐而學道,不如起而行,盡可能去實踐。
人生就是一種學習。在這世間的每個人,都曾臨逢不公平的批評與誤解,而明年開山五十周年的佛光山,也在此時,面臨台灣社會宗教財務問題議論紛紛,透過《貧僧有話要說》特輯,對佛光山更深入了解,也學習到用尊重包容對治自己的嫉妒,以用慈悲喜捨對治貪欲,用溫和體貼去除瞋心,用因緣明理去除無明愚痴。
戴曉楓(台北/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