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打電話回家,母親突然問我北歐挪威是否有石榴。
圖/童言
文與圖/童言
一次打電話回家,母親突然問我北歐挪威是否有石榴。
正納悶母親為何問起,卻聽得她說:「我剛看電視,說石榴對心臟很好。」
對石榴的第一印象,來自兒童繪本。猶記兒時,小叔曾要我猜「外表鮮紅,剝開充滿一顆顆紅寶石」的水果,我不假思索回答「石榴」,小叔訝異地反問:「妳吃過嗎?」
與石榴真正的接觸,是我在挪威生活後。初來乍到,語言不通,每天唯一的消遣就是研究食譜;石榴晶瑩剔透的紅色子粒,常被用來作為糕點的裝飾,抑或拌入生菜、優格內食用。我為了如法炮製,才去市場買石榴。
可我從沒吃過,以刀剖開後,直接用手將飽滿的子,一粒粒從白膜瓣中剝離開來,費事之外,鮮紅的汁液噴得臉上、桌面、牆壁無處不倖免。雖然味道酸甜多汁、清爽可口,剛開始為了烤蛋糕興致勃勃,待熱度退去,便嫌處理起來太過麻煩,把它打入冷宮。
直到一日拜訪朋友,她當場示範如何把切開的石榴浸在水盆裏去除瓣膜,最後用篩網將果子從水中過濾出即可,才再重拾我對石榴的興趣。
上語言班時,結識了亞美尼亞的同學,透過她才知道石榴代表亞美尼亞的水果。她返鄉探親時,專程帶了石榴造型的牙籤盒送我,自此增添我對石榴的情愫。
石榴的產季在冬天,於希臘神話是冥界特產,任何生物一旦吃了它,就永遠離不開冥界;傳入中國後,卻因其色彩鮮艷,飽滿多子,在華人社會反而成為「多子多孫多福氣」的喜慶象徵。
無論石榴在東西方文化上的兩極差異,它在抗制心血管疾病的效果非比尋常;有機會買來吃,相信對健康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