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二○一五新點子舞展《Play Me我不是我》,在沒有固定文本或情節脈絡情況下,編舞家董怡芬企圖實驗「動作語彙」如何傳達給觀眾,她選擇以「遊戲」概念來貫串全場,而整個舞作實則想表達台灣人現況,及董怡芬對這個社會的觀察與想法。
《Play Me我不是我》是「玩」出來的作品,舞作中「麥克風」是重要的角色,有時它扮演製造聲音的角色,有時則是收音的角色。董怡芬在實驗「身體」與「聲音」的關係,舞作中,只要拿到麥克風即有話語權,同時也象徵權力。
舞台上使用了大量的椅子,「椅子就代表了一個位子」,舞台上的大風吹搶椅子遊戲,令人不禁聯想起社會上經常見到的支配權爭奪戲碼。然而回到舞台上,它反映出人在生活中面臨語言、規則、指令、勝敗時的反應。
《Play Me我不是我》舞者們在「遊戲」看似揶揄、輕鬆的趣味之下,用盡心思地試探彼此,顯示出各自不同的應對處理,這場「遊戲」道出人與人之間的權力結構關係。
六月五至七日《Play Me我不是我》在實驗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