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高高屏澎四縣市的基層診所決議自三月份起,每月任選四天休診,此一新措施是否影響病患的就診權益,引民眾高度關注筆者認為醫師爭取休假權,乃是時代潮流所趨,只要配套措施做得好,醫病雙方的權益並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
國內自實施周休二日制度後,過去幾乎全年無休的基層診所的醫師們,開始發出要求周休的呼聲,隨著中部地區首度「試辦」成功,基層醫師的休假聲浪更加高漲。令人惋惜的是,在這波基層醫療變革中,從未獲得主管機關的重視與關愛的眼神,更遑論提出一套從整體著眼、足堪確保醫病雙方權益的健全休假制度,逼得業者採取自力救濟,擬定輪休辦法。
周休是進步社會的重要指標,從時代潮流與醫病雙贏的觀點,個人樂觀其成,唯盼政府主管機關能化被動為主動,以積極作為取代消極應對,主動出面協調業者,採取相互配合,彼此支援,在降低影響民眾就醫不便的情況下,早日將醫師休假制度變成全國一致的政策。
落實醫師休假制度有許多優點,首先,要求醫師全年無休,就像要求學生全勤一樣,兩者都存在著「不夠人性」的爭議,忙碌的醫師,可能心浮氣燥,容易忙中有錯,造成醫療疏失;充足而適時的休假,可以調劑醫生的身心,有健康的好醫師,病人的健康、就診權益才能獲得保障。
其次,與其讓醫師自力救濟、各自為政,不如由政府主管機關出面協調,邀請基層醫師心平氣和坐下來談,在「雙贏」的大前提下,經由充分溝通後,提出一致、可行的具體辦法,一旦新措施上路,民意接受度高,不但醫師和民眾雙雙受益,而且政府開明、有效能的形象深植民眾心中,有利於政府正向施政成績的提升。
最後,落實醫師休假制度可以獲得實質的經濟效益,診所一旦月休四日,可以降低支出,減少開業成本,醫師應該將成果回饋給社會和病患,最為具體的做法是,改善診所的醫療環境,並改變長期以來遭人詬病的「三長一短」的看診缺失,以更和善、更親切的態度接待病患,讓民眾共享醫師休假制度的好處。
社會制度必須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演變、革新與改善,日漸受到關心和重視的醫師休假制度,國內環境已經具備「水到渠成」的成熟時機,個人期待政府出面贊助一臂之力,讓好制度獲得好成果,醫師和民眾都成為醫師休假制度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