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創藝 還能療癒人心

 |2015.05.18
1719觀看次
字級
李承澔運用氣球,營造「司馬爺爺」說鬼故事時,腦神經細胞緊繃串連的意象氛圍。圖/高宛瑜

【本報台北訊】三十四歲的李承澔,高中愛上氣球藝術,成立「蝠氣球藝術創作坊」,作品屢在國外獲獎。近年來他更將專長用在輔導弱勢團體,例如教導失智爺爺、奶奶和自閉症兒童玩氣球,在國內推動氣球藝術治療。

看起來很年輕的李承澔接觸氣球藝術近二十年,曾與團隊以兩層樓高的土地公廟,獲義大利氣球藝術大賽冠軍,也獲總統接頒發「台灣之光」。他高中時因物理老師愛變魔術而接觸氣球,一玩就愛上,以《氣球藝術》為論文題目取得藝術碩士的他,又遠赴英國考取氣球藝術師執照。

李承澔在退伍之際,也曾思考「做氣球能養活自己嗎?」家人鼓勵他,「與其在一般行業做nobody,不如在某領域當somebody」,他先在社區大學教氣球創作,後與同好一起創立了創作坊。

李承澔不做空飄球,也不做拱門,如何創造氣球的更多價值,而不僅是大家認知的「便宜品」,是他一直在思考的。

他的作品有「靈魂」,例如在文山公民會館展出的司馬中原氣球展,遍布展場的網狀物,被很多民眾認為是蜘蛛網,他笑說,那樣解讀也對,但他想呈現的是,複雜的腦神經。另外他也曾以氣球製成客家花布、原住民圖騰、婚禮禮服等,不近看甚至看不出是氣球製成的。「會說故事的氣球藝術」,為他找到氣球市場中的「藍海」。

李承澔說,氣球特色在於情緒渲染力很強,無論大人小孩只要看到都會很開心、被吸引。他一開始想幫助別人,但看到無論老少在製作過程中的微笑、獲得的成就感,讓他也得到力量。他認為氣球創作是很好的藝術治療,三年前結合特教學者創立「台北市氣球藝術教育學會」,到社福團體做氣球藝術教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