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資淇以學姐自居,引領新加入的孩子融入異國大家庭。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新北報導】新北市西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簡稱西跨)提供新住民子女培養能力的平台「培根青年團」,讓母親來自越南與印尼的李建佑、黃資淇等青少年,融入異國大家庭,不只進一步認識多元文化,還一起腦力激盪、玩遊戲、唱歌,讓新住民子女洋溢幸福。
每周六上午十時,總有近二十名青少年與輔導員聚集在西跨中心,就定位後,輔導員會分享趣事,例如到南韓的旅遊見聞。接著,大學生彈吉他,與青少年圍成一圈歌唱,再玩團康遊戲;在學長耍寶、學姐教導下,不分年齡,玩成一片。
在西跨聚會的青年有個別名,叫作「培根青年團」,團員從小玩到大,信任感十足。除了玩遊戲,每周都有各種主題演講,例如團體凝聚、挑戰大自然極限,也有籃球員分享體育生活、外籍修士修女暢談神職路。
李建佑是高二生,他的異國身分,也培養其古靈精怪的個性,媽媽因為擔心他,於是從小訓練他獨立。李建佑說:「記得我還在讀小學六年級,媽媽就讓我和妹妹搭飛機回越南。」
雖然愛玩,李建佑卻是習慣掌控事情的人,凡事都要有固定流程才安心,但在培根,就像回家,什麼都不用想,可盡情放鬆,尤其新來的孩子還要叫他一聲哥哥,彷彿看到他幼時怯懦與害羞的模樣;「拚命表達意見」是他現在的寫照,他認為,自己「成熟」了。
李建佑過去不敢讓人知道他有越南背景,怕被排擠,「可能是環境和課本都告訴我們,東南亞等於落後吧!」但自從加入培根,就覺得沒什麼了。高二生黃資淇反而喜歡大家知道她的身分,因為「與眾不同」。
有個印尼籍母親,令黃資淇感到驕傲,因能體會不同文化。同學得知其背景,第一個問題都是問:「會不會說印尼話?」
培根青年團加深新住民子女對家庭的認同感,還改變他們的人生觀。因為他們偶爾會服務老人,李建佑很認同,「當我們充滿能量、被愛夠了,就可以去愛別人。」
黃資淇則說,她在校一切順利,是因在培根的時光,讓她的情緒、壓力及種種感受都找到出口,生活多了樂趣,她說:「大家都是新住民小孩,較能相互體會心情,就像在同一條船上。」
西跨中心主任陳千加也常加入孩子聚會,她說:「這裡不分年齡,都是好朋友。」孩子要到年紀漸長後,才會意識到新住民身分對他們的影響,但若有舞台展現自我與接納多元觀念,就不易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