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母親節,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舉行母親節洗腳奉食活動,有三代同堂家庭教導小朋友表達孝親。
圖郭日曉
大陸籍媽媽陸艷華為多重障礙兒子耐心復健。圖范振和
【本報花蓮訊】「我有一個極重度的多重障礙兒子,我不後悔,感謝兒子讓我學會堅強!」昨天母親節,三十五歲的大陸廣東籍媽媽陸艷華,一邊餵食六歲大的兒子,一邊訴說多障家庭的生活點滴。
陸艷華在大陸務農的老家,生活清苦。有一天,一位親戚到她家作客,提及嫁到台灣的朋友,日子過得不錯,於是隔幾天,親戚的朋友便介紹老公到大陸相親,「一個星期後,我就傻傻地嫁到花蓮了!」陸艷華說,爸爸很喜歡先生的穩重,話不多,說什麼她愛說話,剛好可以互補。
一到人生地不熟的花蓮縣偏鄉豐濱鄉,陸艷華說,那真是全新的人生,她不曾煮過飯,從此得學著煮飯作菜給公公、婆婆、大伯、小姑以及全家吃,她忙著照顧陸續出生的三個小孩,蠟燭兩頭燒,燒得頭昏腦脹。
老么出生十八天後,身體突然抽搐,拜託隔壁大哥協助送醫急救,才知道是癲癇病,後來進一步診治,赫然發現是極重度的多重障礙,智障、肢障、腦性麻痺,「當下我的反應是,這一生完了!」
但回過神後,她認為,日子總是要過的,於是一邊照顧多障老么,一邊從中學習照護經驗,如今,她從細微處,就知道老么的喜怒哀樂,是否吃飽了?是否喜歡某種特定食物?
陸艷華說,上午八時到下午三時,送往兒童發展中心上學,校方會提供撐、趴等認知訓練;如果在家,她會協助老么坐、站、定時按摩,一天兩小時左右;而每星二則送往慈濟醫院跑步機訓練,星期一、星期五則送往門諾醫院行步態訓練器等復健,星期三是到早療協會以「輔以達」物理手法,進行平衡張力的深層肌肉拉扯作業。
「有了老么,全家生活都改變了。」陸艷華說,她為了節省到醫院、學校的計程車費,學會開車,買了一輛二手中古車載老么到處復健學習,而老么也是一個最貼心、不會亂跑的可愛小孩。
十一歲的女兒、八歲的兒子原本抱怨她對老么特別好,但她解釋,「弟弟要的愛,是強迫中獎,他沒有你們能自由活動的幸福呢!」從此,全家凝聚力更強,透過老么,她也認識很多家中有身心障礙小孩的家長,可以相互交流、鼓勵,「這樣的人生很少,忍受缺陷、追求完美,我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