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每日一爆」的食安問題,令民眾不禁要問「還有什麼可以吃?」五月八日起一連四天,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的「第十一屆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今年持續與行政院農委會合作規畫主題館,透過「有機農業成果及食農教育推廣」成功案例,提醒國人對食安的重視與支持。
因應食安問題、配合政府大力推動「食農教育」,農委會今年在台北素博的「有機農業主題館」,以生產、生態及生活為三大訴求,在十六個展位中,規畫台東有機農夫市集區、中興大學有機科技產品區、食農小學堂區、食農教育互動體驗區、天敵展示區、田園城市展示體驗區、有機與非有機蔬果辨識互動區、食安宣導區、大會服務台等九大區塊。
台北市農會供銷部主任楊順楷指出,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長後喊出「田園城市」,目前台北市二百八十五所學校中,已有一百九十三所響應耕耘「可食地景」。台北市產業發展局也請轄下十家農會配合設置「農業技術諮詢服務中心」,提供市民朋友免費的農業相關知識諮詢服務,台北市農會也在「台北田園城市」展示體驗區中,鼓勵市民如何善用自家的屋頂,在屋頂上「自己種菜自己吃」,保證食物安全無虞。
苗栗農業改良場分場長張廣淼表示,現代人崇尚有機蔬菜,然而若不用藥,難免菜蟲肆虐,蔬菜賣相也變差,有些菜農便利用菜蟲的「天敵」椿象來防治蟲害,讓蔬菜可以長得更好,收成也增加。菜農們的妙招將在「天敵展示區」亮相。
「台東有機農夫市集區」介紹花東地區有機耕種的成果及田園風光;「中興大學有機科技產品區」展出新研發的果泥果醬及南瓜片,並由該校食品暨應用生物學系教授江伯源介紹農業新科技。
信義社區大學老師王正興將在「食農教育互動體驗區」指導「生活發酵學&飲食健康」;雲林古坑「自然律有機農場」主人、人稱「環境佈道師」的吳鏡清,則是在「有機與非有機蔬果辨識互動區」裡,教導消費者如何聰明辨識有機蔬果及非有機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