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十多年的陳梅花,希望透過劇團演出,讓各界看見東南亞文化之美。
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當你想念家鄉時,會怎麼紓解這種情緒?有的人選擇寫日記,有的人選擇煮一道家鄉口味。一群來自東南亞的台灣新移民,則是藉由國內第一個外籍配偶成立的「南洋姊妹劇團」來抒發思鄉之情,她們自編自演的對白與肢體語言,不僅展現東南亞多元文化之美,也讓台灣民眾能更認識新移民的風貌。
隻身來台 好思鄉
「剛到這裡時,語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礙,像我就常把國語的『洗澡』講成了『水餃』,讓家人聽了都忍不住笑出聲。」有著一雙烏溜溜大眼,從印尼嫁來台灣的陳梅花,是「南洋姊妹劇團」成員之一。
來台十多年、今年三十六歲的她,回憶起剛到台灣時人生地不熟,連一句完整的國語都不太會說,難免感到孤單、徬徨,幸好先生和婆家很照顧她,讓身在異鄉的她還能感受到人情溫暖。
但隨著時間日積月累,想念家鄉的情緒也更為濃烈。陳梅花坦言,儘管自己的國語已愈來愈輪轉,不再像初來乍到時,總是和台灣人「雞同鴨講、比手畫腳」,但內心裡還是渴望能有機會說說家鄉話,能有機會和同樣來自東南亞的姊妹們互動交流。
這樣的思鄉情緒直到她加入「南洋姊妹劇團」才找到了出口。
加入劇團 聊甘苦
南洋姊妹劇團是在浩然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等單位的支持下,於二○○九年由南洋台灣姊妹會成立,這不僅是國內首個由新移民自主成立的草根組織,亦是台灣第一個由東南亞姊妹組成的創作劇團,在專業劇團老師指導下,來自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柬埔寨等國家的姊妹們,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肢體、聲音、臉部表情,述說台灣新移民女性的故事與文化。
劇團成立至今,已經演出多齣好戲,頗受好評,像是《飄洋的夢想》,就是描述東南亞新移民剛到台灣時遇到的辛酸與無奈,如何面對外界帶有歧視的眼光看待她們,以及如何鼓勵自己更勇敢的動人情節。
陳梅花說,南洋姊妹劇團是採取「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呈現多元藝術創作,每周六、周日都會舉辦工作坊,大家會齊聚一堂定期排練,姊妹們不僅共同參與演出,更一起編劇本、想對白,製作舞台道具,每個人不但是演員,同時也是編劇與導演,像是最近正在排練的戲劇《幸福,無路可退?!》就是由姐妹共同發想、編寫台詞,並融入自己的故事在其中,藉此描述外籍配偶在異國婚姻關係中遇到的問題與甘苦,引發不少姊妹內心共鳴。
集體創作 有共鳴
「南洋姊妹劇團就像是我們在台灣的第二個家,姊妹們不只會在這裡排練戲劇與舞蹈,還會聊聊心裡話、相互加油打氣。」陳梅花談到,對姊妹們來說,這裡不單單只是藝術創作的舞台而已,更是彼此的「心靈交流站」,有對人生萬念俱灰的姊妹,在劇團裡找到了重生的勇氣,也有對婚姻失望的姊妹,因為加入劇團而打消想離婚的念頭,決定繼續為家庭和孩子堅持下去。
陳梅花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台灣民眾來觀賞南洋姊妹劇團演出、讓大家更了解屬於「她們」的新移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