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幸福觀 我想家 南洋姊妹舞台演人生

羅智華 |2015.05.04
1877觀看次
字級
來台十多年的陳梅花,希望透過劇團演出,讓各界看見東南亞文化之美。 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當你想念家鄉時,會怎麼紓解這種情緒?有的人選擇寫日記,有的人選擇煮一道家鄉口味。一群來自東南亞的台灣新移民,則是藉由國內第一個外籍配偶成立的「南洋姊妹劇團」來抒發思鄉之情,她們自編自演的對白與肢體語言,不僅展現東南亞多元文化之美,也讓台灣民眾能更認識新移民的風貌。

隻身來台 好思鄉

「剛到這裡時,語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礙,像我就常把國語的『洗澡』講成了『水餃』,讓家人聽了都忍不住笑出聲。」有著一雙烏溜溜大眼,從印尼嫁來台灣的陳梅花,是「南洋姊妹劇團」成員之一。

來台十多年、今年三十六歲的她,回憶起剛到台灣時人生地不熟,連一句完整的國語都不太會說,難免感到孤單、徬徨,幸好先生和婆家很照顧她,讓身在異鄉的她還能感受到人情溫暖。

但隨著時間日積月累,想念家鄉的情緒也更為濃烈。陳梅花坦言,儘管自己的國語已愈來愈輪轉,不再像初來乍到時,總是和台灣人「雞同鴨講、比手畫腳」,但內心裡還是渴望能有機會說說家鄉話,能有機會和同樣來自東南亞的姊妹們互動交流。

這樣的思鄉情緒直到她加入「南洋姊妹劇團」才找到了出口。

加入劇團 聊甘苦

南洋姊妹劇團是在浩然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等單位的支持下,於二○○九年由南洋台灣姊妹會成立,這不僅是國內首個由新移民自主成立的草根組織,亦是台灣第一個由東南亞姊妹組成的創作劇團,在專業劇團老師指導下,來自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柬埔寨等國家的姊妹們,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肢體、聲音、臉部表情,述說台灣新移民女性的故事與文化。

劇團成立至今,已經演出多齣好戲,頗受好評,像是《飄洋的夢想》,就是描述東南亞新移民剛到台灣時遇到的辛酸與無奈,如何面對外界帶有歧視的眼光看待她們,以及如何鼓勵自己更勇敢的動人情節。

陳梅花說,南洋姊妹劇團是採取「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呈現多元藝術創作,每周六、周日都會舉辦工作坊,大家會齊聚一堂定期排練,姊妹們不僅共同參與演出,更一起編劇本、想對白,製作舞台道具,每個人不但是演員,同時也是編劇與導演,像是最近正在排練的戲劇《幸福,無路可退?!》就是由姐妹共同發想、編寫台詞,並融入自己的故事在其中,藉此描述外籍配偶在異國婚姻關係中遇到的問題與甘苦,引發不少姊妹內心共鳴。

集體創作 有共鳴

「南洋姊妹劇團就像是我們在台灣的第二個家,姊妹們不只會在這裡排練戲劇與舞蹈,還會聊聊心裡話、相互加油打氣。」陳梅花談到,對姊妹們來說,這裡不單單只是藝術創作的舞台而已,更是彼此的「心靈交流站」,有對人生萬念俱灰的姊妹,在劇團裡找到了重生的勇氣,也有對婚姻失望的姊妹,因為加入劇團而打消想離婚的念頭,決定繼續為家庭和孩子堅持下去。

陳梅花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台灣民眾來觀賞南洋姊妹劇團演出、讓大家更了解屬於「她們」的新移民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