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日本於二十七日在美國華府舉行了二加二(外交與國防)的閣員會談,就「美日安保防衛新指針」達成了協議。這是睽違了十八年,美日兩國就日本「周邊事態」問題,作了新的定義。
二十七日的美日二加二會談,其實就是以日本的集體自衛權作為前提,當美軍在全世界進行軍事行動時,日本應允要以「地球規模」進行支援美軍等,等於是擴大目前被日本憲法所束縛了的日本自衛隊權限。
再看其內容,比較詳細論述的部分,則是當日本受到北韓的飛彈威脅時、以及如果中國大陸針對釣魚台主權爭議,而有海洋進出行動時,美日將站在安保同盟立場上共同的應對。
美日防衛指針修訂,特別以中國大陸的軍事崛起作為假想對象,強調在還未進入武力攻擊階段「灰色地帶」的因應。
協議說,即使事態還未到達一觸即發的狀態,但是美日雙方可以事前作出判斷,而提前對應,是「從平時到緊急事態無縫接軌的美日安保運用」,比以往的防衛指針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美國國務卿凱瑞在會後說,「這是美日安保防衛上的一個轉捩點」;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也表示,「新的防衛指針在美日長期防衛合作基礎上,寫下新的一頁」。似乎雙方都對新防衛指針的修訂相當滿意。
日本安倍政權接著就要將雙方達成的協議,反映到六月時他即將向國會提交的一些安保法制修正的審議上。
過去的日本自衛隊只能夠對外來的攻擊進行防衛,但是安倍想要修法對其他國家遭到武力攻擊時,自衛隊為支援美軍,可以出兵作戰。
日本政界目前正為了自衛隊的海外出兵,是否應該維持目前的事前立法原則,還是制訂恆常法,不需要事前立法,只要事後報備即可,進行著大論戰。
保守派人士擔心,一旦自衛隊隨時要隨美軍出征,會讓日本陷入戰爭的泥沼,這不是日本人所願。
但是在強勢鷹派掌權下,安倍強調日本有必要分攤國際社會的責任,挾著其在國會過半的優勢,已經無法避免。
比起當時正逢台灣大選時的「台海危機」,美國柯林頓總統訪問東京,雙方就美日安保指針進行修正時,台灣方面的關心程度,顯然相當的淡薄。
是因為台海的局勢緩和,讓台灣人心房鬆懈了?還是台灣已經得了「和平痴呆症候群」,不再對戰爭有所警覺?
猶記得,當年我採訪此一新聞,還直接問日本外務省發言人有關「周邊事態」的範圍,是否包含台灣海峽在內。最終以「不以地理概念,而是以事態發生的性質作為判斷」,將台海「模糊」的畫入美日安保防衛範圍內。
這次的修訂,再也沒提到台灣,台灣也不太在意美日防衛指針的動向。東北亞的情勢變化如此,對台灣來說,幸乎?悲乎?
陳世昌(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