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昨天舉行教育部跨文化大使系列講座之二,邀請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董鵬程,以「全球華語文未來趨勢」為題演講,建議台灣需結合新媒體,並與大陸合作,讓正體字和簡體字並列,共同推動華語文。
受到經濟文化多元化的趨勢,各國人士學習華語文的質與量都在快速增長,董鵬程舉亞洲、美洲、歐洲等地說明,不少國家小學到大學皆開設華語文課程及系所,學習華語文的人數也逐年攀升。
在全美一千六百多所中學與大學內有開設華文系所或課程,學華語人數從二○○二年的三萬人,至今倍數成長到六萬人;法國發展最快、教學規模最大的就是華語文,據統計,目前有超過十萬法國人在學華語;日本也有近八成中學開初階華語課,在大學則是開設專業華語;韓國未來十年內,將培育逾二萬名會說華語的專家。
「台灣未來可和大陸合作推展華語文。」董鵬程說,大陸目前推動華語成效顯著,針對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大量挹注經費,台灣的優勢在文化底蘊深厚、教材教法有創意,雙方若合作可創造雙贏。
董鵬程提及,目前台灣大學培育出的華語文人才未被善用,有不少學生不知如何規畫職涯,甚至有三至四成學生學非所用,甚至到補習班教學,相當可惜,期望教育相關單位能多關注此議題。
教育部國際司長楊敏玲表示,教育部目前正推動「邁向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八年計畫」,透過與國內大學及駐外單位合作,將華語文人才送到國外任教,並補助第一年的機票、生活費、教材費等,把台灣優質的華語文教育推廣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