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的街頭巷尾,油紙傘成為一道浪漫風景。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四川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是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圖/新華社
在大陸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的街頭巷尾,油紙傘成為一道浪漫風景。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四川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是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其製作工藝包括弧竹、削傘架、裱傘面、上油、穿線等七十多道工序,先選取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的竹子,進行曬晾,透過鋸筒、畫線、刨節、刮青、鑽孔、拼架、穿線、串聯等工序製成傘胚,將石版印刷的傳統圖案裱上傘面,塗抹上天然桐油,用五色絲線穿插在傘骨之間,上手柄後即完成一把油紙傘。由於一直沿用桐油、石印等傳統工藝生產製作,油紙傘製作的所有工序全靠手工。
近年來,當地政府和油紙傘傳承人積極探索從被動保護到自主開發、走市場化的新路,透過網路銷售,走進文博會,與高校聯辦基地培訓人才等措施,讓油紙傘技藝得以「在生活中傳承」,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