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馬拉松競賽昨天在台東市森林公園登場,有3千多人參加,熱鬧滾滾。圖/謝龍田
【本報台北訊】路跑盛行,上周末全台就有近二十場路跑活動,但中暑意外頻傳。日前一名身強體壯的三十五歲的男子,參加四十二公里全馬比賽跑完全程,卻在參加內湖區越野十公里馬拉松,抵終點時休克、神智昏迷、發高燒,立即送急診。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該名男子比賽前幾天很忙,熬夜趕工,晚上只睡三、四個小時,即使平常體力佳,睡眠不足、感冒等導致心肺功能變差、血液循環不好,皮膚排熱功能變差,就容易中暑。
朱柏齡說,中暑的鑑別診斷在於肛溫超過四十度及出現神智不清,需立即降溫。
路跑中暑的原因可分為外界和個體因素,外界指溫度和濕度條件,熱指數超過四十以上就要特別注意,中暑的機會高。
朱柏齡建議主辦單位應避免在高溼高溫的月份舉辦,避開最熱的上午十點至下午二點時段,若預知高溫則要提早開跑,也應該準備冷水或冰水池讓跑者降溫。
朱柏齡說,跑者開跑前半小時需喝足五百毫升的水,若是十公里以上的馬拉松路跑,一定要在中途補充水分,避免身體因為過度缺水中暑。
「不要逞強。」朱柏齡建議,有些民眾和朋友一起跑步怕落後,或想要獲得名次,即使超過自己體能負荷仍硬挺,在跑步的過程中,若出現中暑前兆,最好立刻停下來休息,例如感覺頭昏、口乾、嘔吐、心智狀況改變、失去意識超過一分鐘,若繼續硬挺,就有可能會中暑。
童綜合急診中心執行長盧立華表示,除中暑,路跑過程中可能發生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他曾收治過小學生在學校跑兩百公尺就心律不整休克的案例,即使曾做健康檢查也很難排除,跑步中有任何不適,最好立刻停下來休息、喝水。
馬拉松體能自我檢測
●高危險群不宜參加,如BMI>28、慢性病患、心肺功能不佳、甲狀腺機能亢進
●兒童排汗功能不佳,不宜參加馬拉松
●排汗不順暢時,如睡眠不足、腹瀉、不適當穿著、服用藥物
●開跑前,需1-2周「熱適應」,如增加日曬時間和日曬下運動量
資料來源/朱柏齡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