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宣導法治教育有新招!今年農曆春節前及年後,民眾若行經台北市西門町,可看到一群群手持「防詐騙」、「酒後不駕車」等法治宣導招牌的人,他們除了街友之外,還有微罪緩起訴的被告。這是台北地檢署執首創運用緩起訴處分金「以工代賑」,讓輕罪受刑人能自力賺取「紅包」,也能藉此親身向人宣教法治。
台北地檢署這次的「事緩則圓,平安過好年」以工代賑法治宣導計畫,第一階段從二月一日至十六日小年夜,活動進行之初確實引來路人目光。
檢方與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將於二月二十六日起至三月二日,再執行第二階段,經費來源全都是北檢緩起訴處分金。
獲選參與這項計畫的更生人或街友,每天以工作八小時為限,時薪一百元,按實際打工時數核實發給薪資,最高可領到一萬二千八百元「紅包」。
而法治教育宣導內容包括「拒毒抗愛滋」、「不可酒後駕車」、「避免網路犯罪」、「反賭博」、「反詐欺」及「緩起訴制度」等。
台北地檢署表示,以模仿房地產業者的「招牌人」廣告,宣導法治教育,是希望透過活潑鮮明的立牌標語深入人群,提醒民眾勿觸法,實踐法律生活化的目標,也能讓社會邊緣人以自身能力打工,過個有尊嚴的年。